景泰十八年,九月。
“天樞號”,正式踏上西洋之路。
順天府港口,人潮湧動。
本來,順天府是沒有港口的,在景泰八年以前,海商想要將貨物賣到京師,隻有在永平府港口上岸。
如此一來,確實令永平府變得更加繁榮。
但是,帶來了一個嚴峻的問題。
活躍在順天府的,多為外商,此外商非彼外商,指的是其他府的外地商人。
外商先是在永平府采購貨物,然後拉回順天府售賣。
直接導致居住在京師的老百姓,生活成本猛增,平均物價是其他府的兩倍之多。
儘管糧食價格受朝廷管控,但是其他商品呢?真的管不了那麼多。
這就造成一個奇葩的現象,順天府的人口外遷,越發嚴重。
表麵上,大明京師經濟繁榮,實際上,京師百姓苦不堪言。
朱祁鈺一看各府的財政彙報,不行!
於是他大手一揮,將河間府的行政編製取消,一切管轄權歸入順天府。
簡單理解,就是順天府吞並了河間府,大明京師區域擴大了。
也許有人會疑惑,在從洪武開始,河間府不是一直都隸屬於北平行省嗎?你這樣做不是多此一舉嗎?
實際上,在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在直沽設立“天津衛”,隨後增設“天津左衛”,“天津右衛”,合稱為“天津三衛”。
“天津”一名,意為“天子津渡”,當年朱棣曾在此處渡河南下奪取政權。
最後,“天津三衛”隸屬後軍都督府,又將河間府的民政事務獨立出來了。
朱祁鈺做的事情,就是將河間府獨立出來的民政職權,收歸順天府。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與明朝現有的“天市坊”分紅機製有關。
河間府因為與順天府距離較近,所以沒有建設“天市坊”。
在此之前,河間府的財政收入一直很差,僅靠微弱的漕運管理、鹽運中轉來維持生計。
開放海禁後,因為“天津三衛”的軍事戰略性,所以並沒有開放大型通商口岸。
這就導致,順天府與河間府的貧富差距相當巨大,人均收入差距甚至達到千倍以上。
朱祁鈺收回河間府的行政管理權,是打算在直沽地區,新開一個通商口岸,順天府港口。
將“天津三衛”的軍事要塞遷移到永平府港口。
關閉了永平府港口,會對當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影響嗎?
會,但是不多。
因為現在永平府早就被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城市,大明第一個製衣廠就是在永平府。
後來,又新建了煉鋼廠和造船廠。
永平府已然成為老百姓的打工天堂,隨處可見大型工廠。
港口貿易,對於永平府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但是由於工廠都在那裡,依舊保留永平府港口的職能,隻是列為官用,而非民用。
......
順天府港口直沽)
許多乘客依依不舍的告彆親人,他們滿懷期待的踏上旅途。
“天樞號”雖然名義說是環球旅行,實際上終點就在奧斯曼帝國。
全程180天的遊玩時間,期間在五十多個外國港口上岸。
早在兩年前,明朝營部就發布公示,尋求旅遊合作商。
大明的出海商人覺得有利可圖,彆管有沒有辦成,先報名再說。
從數十萬份商業策劃中,營部精心挑選了五十份。
既然項目中標了,那群出海商人就要將其落實。
他們通過各種手段,與沿岸國家的統治者階級聯係,促成溝通合作協議,建造旅遊基地。
“天樞號”準備建造完成時,營部左侍郎親自下洋,坐著皇明戰艦前往目標地驗收。
確認無誤後,才能啟航。
想必,對於所有乘客來說,此番航行,一定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