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桶金來自傳教士,在明末時期趁亂......
第五桶金才是工業大革命。
人類發展的動力,來源於政治、經濟、文化和戰爭。
正因為那片區域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戰爭頻發,各國都在軍備競賽和商業競爭。
在這種外部驅動力下,所以他們的發展速度尤為快。
反觀滿清,因為周邊都沒有同等級的對手,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安於現狀,閉關鎖國。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了:“你不能隻噴大清呀,論禁海時間長短,清<明,明朝難道就不是閉關鎖國了嗎?”
洪武年間,朱元璋就頒布了《禁海令》,嚴禁民間私自出海貿易,與外國通商,違者以“通倭”罪處死。
結合時代背景,元末沿海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與倭寇勾結。
出於安全考慮,這樣做無可厚非。
“鄭和下西洋”,隻是開放官方航海,對民間海禁依舊沒有解除。
嘉靖時期,實行了最嚴厲的封鎖。
不僅對私自出海者處於極刑,甚至強製將百姓遷移,朝廷主動銷毀船隻,沿海50裡無活口。
你能說大明皇帝錯了嗎?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並沒有錯,一切都是為了維護統治。
不過在現實中,大明的海禁形同虛設,屬於雷聲大雨點小。
表麵上朝廷嚴禁出海,實則睜隻眼閉隻眼。
由此看得出來,大明主要防範的是倭寇,並非抵觸對外貿易。
而且漢人的學習態度好,看到外國的先進技術,例如佛朗機炮,會買過來想辦法複刻。
再看看滿清?
從“奇技淫巧”到“我要洋人死”,不過百餘年的時光。
禁海隻是一種政策,真正的“閉關鎖國”,指的是統治者對先進技術的看法。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祁鈺雖然明麵上沒有否定朱元璋製定的“重農抑商”這項國策,但他在行動中,無不體現出經濟扶持。
他不確定未來會變得怎樣,他隻在意當下。
如果說,朱祁鈺最擔憂的事情就是,萬一大明真正實現了天下無敵,缺乏危機思想,會不會科技停滯不前?
久而久之,喪失競爭力。
現在,還有他這個皇帝去主動促成,大力投資研發。
那以後呢?
以後的事情,誰也不能保證。
但是朱祁鈺可以保證,在他有生之年裡,儘最大的能力,將全世界的資源全都籠絡在大明懷裡!
是的,他要乾的就是,竭澤而漁。
他要乾的,就是摧毀全人類的文明。
隻要大明占領一個區域,首要之事,先將當地一切文化符號滅絕。
把你們的語言、文字、工藝......統統摧毀!燒得精光,一點不留!
哪怕你們埋在地底下的,也全部挖出來,毀屍滅跡!
朱祁鈺的宗旨是,這個世界不需要擁有多樣性,一個文明就夠了。
而藩屬地區的學堂,教的都是儒學,不會涉及任何科技知識。
科舉試卷都是特彆定製的,就讓他們寫八股文。
考上了,就被安排到其他地方,當個小官。
從科舉改革中可以看出,朱祁鈺在國內不推崇儒學,提倡創新思維,科技強國。
他卻在外麵大力推行真·腐儒式教育。
哪怕有朝一日會被後人譴責,他也要這麼做。
一切,為了華夏,永遠領先!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