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疑惑,古代人到底是怎麼能在茫茫大海中不迷路的呢?
以“鄭和下西洋”舉例。
首先,可以通過測量北極星或其他恒星的高度仰角)來確定緯度,此為“牽星板”測量法。
鄭和船隊使用的導航手冊《過洋牽星圖》,記錄不同海域的星座高度,輔助定位。
其次,依賴海岸線、島嶼、山脈等地標判斷位置。
一路上會有專人仔細將所見所聞詳細記載在《針路簿》,比如說“從某地向某方向航行幾日”,側重地貌特征。
《鄭和航海圖》標注了航線的針路、地標和裡程。
然後,明朝航海已廣泛使用磁針指南技術,結合24方位羅盤每方位15°)確定航向。
最後就是經驗豐富的水手觀察洋流走向和季風規律,以及通過測深錘“鉛錘”)探測海底泥沙、岩石,輔助判斷位置。
現在的明朝,依舊使用的這些傳承已久技術。
彆問為什麼,問就是朱祁鈺不涉及此類研究,無法給出實質性的建議。
此次遠洋航行尋找新大陸,皇明戰艦上大概有數百名老水手,負責導航方向。
......
三個月後,皇明戰艦遠遠發現陸地,他們抵達北鎂州。
一登陸,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叢林。
宋康心頭一驚,好家夥,還真的存在新大陸!
問題是,君父究竟如何知曉的?
難道皇帝真有不為人知的手段,能夠儘知天下?
“留下一千人看守戰艦,其餘人,與我一起下去看看。”
一眼望過去,沒有人煙,不確定是否有人生活?
“坦克要開下去嗎?”
從勇白了一眼無語:“你覺得,能開下去嗎?”
宋康沉聲道:“我覺得,還是先安排飛機在空中巡查一番,確定附近是否有人?”
“也行。”從勇沒有意見。
兩架飛機升空,盤旋半日後返航。
“主帥,我們確實觀察到,在二十裡外,生活著部落居民,他們發現飛機,還用石矛朝我們攻擊。”
所謂石矛,並非用石頭做的矛,而是矛頭上綁著石頭,能夠增加殺傷力,還可以丟得更遠。
“二十裡外嗎?”宋康點點頭,“走,我們去跟對方溝通一下,問問附近哪裡有金銀礦?”
明軍絲毫不擔心,根據飛行員描述,對方仍是衣不蔽體的落後部落,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
一,老實交代礦產具體位置。
二,不老實就死吧,換個老實的人過來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