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爾王朝訓練有素的戰士,都不是明軍的對手。
這群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僅憑一腔熱血的民眾,能打得過明軍嗎?
答案顯而易見,不可能!
在攻占德裡的時候,真正下船戰鬥的士兵,僅占兩成。
現在好了,有機會能讓人人都參與到這場戰鬥之中。
明軍不跟這群反賊廢話,直接拿起槍就是掃射。
不需要聆聽你們的造反借口,我們不關心。
誰如果不服,歡迎對抗。
結果,還沒殺幾個,局勢一下子逆轉。
當地百姓突然不反抗了,他們對於明軍的暴力摧毀當地文化的行為,選擇擺爛。
你讓我去找保存文字的資料,哎,我就不去,要找你們自己去找。
你讓我去帶路,去我家祖墳,哎,我就不去,要找你們自己去找。
這種行為,讓孟宇寰頓感頭疼。
半島很大,如果想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必須要當地人協助。
如何讓他們協助呢?要麼苦口婆心的勸誡,要麼手握真理去逼迫。
反正,總有辦法能讓你們動起來。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群土著竟然開始不配合工作了?
哪怕把槍抵在他們的額頭上,也紋絲不動,頗有一種英勇就義的壯烈。
殺的人確實不少,可依舊不能緩解情況,問題一直存在。
孟宇寰非常煩躁,沒有辦法的他,隻能寫信回京,詢問君父如何解決?
.......
半年後,朱祁鈺收到來信。
他僅僅掃了一眼,就陷入了沉思。
“怎麼感覺,有點像是非暴力不合作?”
還是那個地方,還是那群人,還是那種行為。
不然怎麼說,阿三就是出人才呢?
那個地方的人,就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理解。
朱祁鈺低頭思索,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他開始回憶前世在現代看到的曆史。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阿三聖雄的提案。
拆分這個詞語去理解,關鍵點就在於“非暴力”與“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