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藏在哪裡?”
“裝死是吧?”
砰——
“那就乾脆去死吧。”
“啊嗚嗚......”不遠處,一個婦人和孩童被嚇得哭泣,緊緊的纏抱在一起。
他們眼裡滿是恐懼的眼神,直勾勾的盯著明軍。
“帶出去。”
孟宇寰沒有半點憐憫。
請問你是人,你會為一隻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嗎?
在明軍眼裡,當地土著不是人,隻是一頭牲畜,就像高等級生物藐視低等級生物一樣。
在大明軍營的文化中,朱祁鈺親手編纂的教材中,不止一次提到過。
“天下人種膚色各異,從低到高排序,分彆是黑鐵、棕銅、白銀、黃金。”
“而我們漢人就屬於無比尊貴的黃金人種,淩駕於世界之巔。”
這種思想放在現代,肯定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但是彆忘了,根據膚色劃分人種的理論,就是西方人先提出來的。
他們對四色人種附加了刻板的行為描述,並且大言不慚的認為,高加索人就是“最完美”的。
既然他們能這麼乾,我為什麼不能以牙還牙?
在“人種論”的潛移默化之下,明軍出征在外,就會下意識根據膚色去劃定等級。
無論怎麼比較,隻需要記住一點,黃金人種始終是最高貴的。
而阿三半島當地土著,膚色棕銅,毫無疑問屬於下下等。
回到最初的問題。
“你會為一隻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嗎?”
殺了,便殺了,有什麼問題?
......
短短一周時間內,城鎮人口十不存一。
殺完之後,當場解決,連人帶屋一起燒了。
見識到明軍的殘暴之後,那群人終於知道害怕了。
原本還在堅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當地土著,當他們親眼見識到其他人的下場之後,內心開始動搖。
“真的,還要繼續下去嗎?”
不要跟我說什麼民族大義,不要跟我說什麼同舟共濟,不要跟我說什麼反抗獨立。
對不起,阿三沒有那麼偉大。
現在最主要的,應該是想著如何保全自己。
如果我的命都沒了,哪怕獨立了,又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很快,“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宣告失敗。
一群群人開始覺醒了,在明軍還沒有采取暴力行為之前,主動尋求合作。
他們這樣做,隻為了尋得一線生機。
在當地土著的積極配合之下,明軍“清除文化”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
與此同時,從大明本土來的建築工人,正如火如荼的建設學堂。
......
景泰十七年,明朝的工人數量,第一次超過農民數量。
同樣是體力勞動,相較於種田,打工真的可以賺得更多。
說個數據。
如果隻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隻在田地裡勞作,靠著販賣農作物,每戶家庭每年的收入,大概隻有1000兩。
你隻是單純的賣糧食,真的賺不了幾個錢。
雖然糧食是硬通貨,但是在和平年代,就是普普通通的產品,價值高不到哪去。
但是,如果你出去打工,無論是進廠擰螺絲,還是進工地搬磚,隻要不是渾水摸魚的懶漢,年收入單人至少能有5000兩。
現在明朝的就業機會很多,最近十年裡,朝廷在全國範圍內大量新建大型工廠,每個項目至少要招工50萬人。
二期車船廠為了趕工期,甚至還要招收200萬人。
除了官府招工,民間也開辦了許多工廠,各行各業都有。
底層打工人是不需要你有太多專業技能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做著重複的動作。
換句話說,是個人都能去乾。
從景泰十年起,明朝,正式邁入了工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