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不是不打_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52章 不是不打(1 / 2)

幾大武將眼神交流一番,雖然他們的出兵欲望強烈,但這是君父的意思,他們也隻能無底線的服從。

大不了,後麵再找個時間,向君父好好的求情一番。

他們之所以那麼渴望出兵,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整個明軍,需要一場戰爭。

冷知識,大明已經有三年七個月一百二十三天沒有對外出兵了。

因為軍製改革,如今的明軍基本由新人組成,而且軍中晉升機製透明公平,因此,所有人都在渴望著建功立業。

再加上,街溜子天濤營開著皇明戰艦到處遊蕩,他們見識過太多的風土人情,也清楚了一個事實。

原來,我們竟然如此強大?

是的,被他們不小心發現了,大明王朝的軍事力量一騎絕塵,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當你知道這件事實之後,請問,你會怎麼想?

開疆辟土,是軍人的偉大榮耀。

以前總覺得,景泰二十多年裡,發動了大大小小的戰爭上百次,這屬於勞民傷財的做法。

等到自己成為既得利益者後,就會覺得君父實在太保守了,應當激進一點。

那麼問題來了,站在朱祁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全方位的向世界各國開戰,真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

非也。

古今中外有很多鮮明的例子。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的吧。

明太宗朱棣,他是典型的馬上皇帝,他在位期間,一共為大明打下了約二百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麵積。

首先是西北地區,1406年設哈密衛,作為西域門戶,管轄東疆地區。約30萬平方公裡)

其次是南洋地區,1407年鄭和艦隊在蘇門答臘設立舊港宣慰司,由華人首領施進卿管理。具體未知)

接著東北地區,1411年正式設立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繼承元朝對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的主權宣稱。約200萬平方公裡)

還有南埡地區,14071427年明朝設交趾布政使司約15萬平方公裡)

最後是西南地區,1413年設立貴州省,將部分土司轄區改為流官治理,新增直接管轄。約10萬平方公裡)

然而,看似功績出眾,實際上,隻不過是名義控製範圍。

通過羈縻統治,短暫的服從大明。

在朱棣駕崩後,後續君主對上述地區的控製漸漸弱化,名存實亡。

......

這時候就有人會問了,既然明知道羈縻政策的劣根性,為何古代皇帝仍然堅持使用?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些皇帝打下一片區域,並不會具備現代人的思想?認為打下了,從此就屬於我的了?

不不不。

古代帝王堅持使用羈縻製度,並非因為他們不知道其控製力較弱,而是因為在當時的客觀條件下,這是一種成本與收益最為均衡的、高度理性的戰略選擇。

古代王朝的核心任務是維持中原農耕區的穩定稅收和統治,這已經消耗了絕大部分的行政和財政資源。

如果要對邊疆遼闊且地形複雜的地區如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漠北草原、東北森林),實行如中原一樣的直接統治郡縣製),需要付出極其龐大的運營成本。

羈縻製度恰恰解決了這個成本問題。

實際上,羈縻製度是一種“低成本運營模式”。

中央王朝通過冊封、賞賜等相對較小的支出,換取邊疆地區的名義臣服和基本穩定,將直接管理的巨大成本轉移給了當地世襲的首領。

屬於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

......

朱祁鈺跟過去的帝王不太一樣,他打算徹底放棄羈縻製度,轉而對新占地區,實行統一的郡縣製直接管理的模式。

這就意味著,朝廷要付出極大的軍事和行政運營成本。

首先,要派駐大量軍隊和官吏吧?軍費、糧餉和俸祿,這將是一筆天文數字。

接著,要建立完善的交通和補給係統,在崇山峻嶺或荒漠草原中修路築城,難度極大,成本極高。

最後,還要應對無休止的反抗,直接統治意味著改變當地原有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必然引發強烈抵觸,鎮壓叛亂的成本是無底洞的付出。

所以,朱祁鈺先進行經濟改革,讓朝廷積累下足夠多的資金。

所謂“廣積糧,緩稱王”,不外乎是。

朱祁鈺一直以來都秉承著一個中心思想。

那就是——

不是不打,而是緩打、慢打、優打,有次序的打。

將有礦產資源的地方先打,將周邊臨近的地方先打。

才能先占地區的官吏,帶動後占地區的官吏,也要具體情況具體管理。


最新小说: 強製愛!在快穿世界和老板談戀愛 驚溟俠記 勢師 穿越七零,強撩科研大佬拐帶仨娃 戰國小大名 神醫下山:美女總裁非我不嫁 刺客與書生 逼我做妾?我掀了破落國公府 熟透 渣夫下跪也沒用,你小叔叫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