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蓋茨的理財顧問,拿著交易合同美滋滋離開,好像在為自己接下來可以大展拳腳感到高興,陳林芝用一種看二傻子的眼神看看他,心想這家夥算是把蓋茨坑慘了。
仔細說起來,其實這位理財顧問的想法也沒錯。
跟陳林芝五花八門的投資項目相比較,蓋茨的財富確實太過於集中在微軟公司,從安全角度來看理應多元化發展。
可問題是這家夥錯估了微軟公司未來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蓋茨本人也一樣,讓陳林芝抓住了增持微軟股票的好機會,一躍成為微軟的第三大股東。
不急著離開,陳林芝跟蓋茨談到了微軟個人計算機項目的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告訴蓋茨說:
“我提個建議,這種pc端的生意如果想發展,最好通過第三方公司來進行,要不然就直接砍掉,把整個項目打包轉手賣出去。研發個人計算機操作係統微軟公司是專業的,但是涉及到具體的組裝製造領域,我們公司除了錢多以外,並沒有太多優勢,反而會引起合作方麵的敵意,給操作係統行業的同行們留下趁機崛起的機會。”
“我也考慮到了這點,但是已經投進去那麼多錢,而且如果不是宣布進軍個人計算機製造行業,單靠公司原本的業績,撐不起現有的市值規模,假如放棄這個計劃,會影響到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們。”
蓋茨說話時候看看陳林芝。
可能是覺得剛簽約就說這種話,有點找冤大頭接盤的意思,言外之意無疑是他覺得微軟股價虛高了。
陳林芝聽出來了,對此卻很不以為然,搖搖頭補充道:
“我沒說全部放棄,隻是覺得應該換一種方式,公司賬戶上躺著那麼多錢,完全可以投資一些出色的個人計算機製造商,借機還能把之前微軟投資進去的三千多萬美金,想辦法以技術換股份的方式彌補回來。這樣一來,微軟既保持著明麵上的中立地位,又確實進入了個人計算機製造市場,短期內在二級市場上可能會有波動,可是從長遠來看卻很有利。”
“假如這樣做……好像是個不錯的建議。”
忽然想到點什麼,蓋茨轉而問陳林芝說:“我記得你投資過一家叫做戴爾電腦的未上市公司,它現在也是微軟的客戶,從操作係統組裝量來看發展速度比較快,難道你是想通過微軟來繼續投資它?”
“沒錯。”
陳林芝坦然回答道:
“對雙方都有利的好事,為什麼不做?微軟應該能夠通過操作係統的銷售數據,很直觀的了解到那些pc端製造商們的現有規模和增速,這明顯是一個投資機遇,自從投資戴爾電腦以來,它為我帶來比較高的收益,而且這家公司目前缺錢,創始人已經不敢讓我繼續增持,想要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裡ipo上市,如果微軟願意向他提供一筆資金以及其他的支持,我相信這樣的交易很容易促成。
現在在保持微軟現有市場占有率的情況下,是時候考慮進一步壯大了,半導體、個人計算機製造領域、軟件業務這些,都值得讓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尤其是軟件方麵,微軟很有名氣,也有現成的軟件工程師和開發團隊。站在投資人角度來全盤看待微軟,它分明潛力無窮,可是發展步伐卻被限製在操作係統領域,我建議將拿出去分紅的收益,先轉為用在對外投資以及自主研發上,隻要股價能夠持續上漲,這並不會損害投資者們的利益,分紅一直是把雙刃劍,況且還是在發展潛力驚人的高科技領域,那些老牌傳統公司才應該重視分紅。”
先前,蓋茨受到其他上市公司的規則影響,想法被局限住了,覺得公司上市之後既然賺錢,就應該分紅。
這是主流的觀念,許多投資人之所以買入股票也是因為看重能夠分紅,像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那樣,直接宣布不分紅的上市公司,儼然屬於較為另類的特殊情況。
陳林芝也從微軟拿到不少分紅,但這種錢拿到手裡,並不會讓他覺得開心,反而認為是在持續透支微軟的發展潛力。
因此今天有機會,他就趁機跟微軟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蓋茨,開誠布公地聊了聊自己的想法。
其實陳林芝事先並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到達他這種高度後,再加上日常投資過程中積攢到眾多經驗,還是流暢地闡述出他自己的想法,並且認為這樣做對微軟公司最為有利。
考慮到陳林芝借助基金公司的財力,已經成為微軟第三大股東。
微軟公司獲利就等於他獲利,彼此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為它的深入發展,提前做點打算……
喜歡舊金山往事請大家收藏:()舊金山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