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芝本身的頭腦,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偶爾跟技術員交談,聽見對方說出的專業名詞,他一樣會傻眼。
還經常記不住事。
例如曾往某些初創公司投資數百萬美金,事後卻絲毫沒有印象,等到後知後覺發現升值翻了幾倍,簡直就像白撿一筆錢。
既然花錢可以雇傭一幫頂級的聰明人負責出謀劃策,他自然懶得動腦子。
明知道距離蘇聯解體不會太遠了,但他卻一直沒想好如何賺取收益,蘇聯那邊沒有股市,屬於公有製,外彙期貨方麵也無從下手,這種分明看見一大塊肥肉卻吃不到嘴裡的感覺,近期常常困擾著他。
聽完陳林芝的訴求,麥肯錫谘詢公司的幾位管理層集體傻眼。
他們商量完,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太複雜,一時半會兒很難給出準確答複,約定半個月內給出回複。
這個問題,被麥肯錫方麵定價五十萬美金,據說需要谘詢眾多專家、調集大量分析師協同。
在金融圈裡,無論是消息還是解決方案都挺值錢,能夠換成實打實的美元,陳林芝絲毫不認為這個價錢貴,反而爽快點了頭。
等到離開麥肯錫谘詢公司,他又去野村證券美國總部,想要打探消息,看看能否繼續增加空倉,無論是期貨還是賣空期權都行。
除了證券交易市場外,陳林芝也在盯著日元以及東京的房地產。
隻不過,讓他納悶的地方在於東京房價四平八穩,絲毫沒有崩潰的跡象。
記憶不夠清晰。
本來他覺得房地產會先崩盤,然後拖累曰本股市跟著崩盤,於是特意做空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三菱不動產株式會社、以及住友不動產株式會社這三大曰本地產巨頭,另外還有以前投資過的西武集團。
現實卻是相比起其他賣空的期權,這幾家房地產公司的股價跌幅很小。
其中,三菱不動產株式會社還由於去年花費十多億美金,買下紐約洛克菲勒建築群,進而被當成能夠抗風險的優質股,股價不跌反漲。
帶著點小疑問,陳林芝跟幾位外派來紐約的野村證券高層交流完,發現問題出在市場信心上。
當前許多曰本人還沉浸在1985年以來的狂歡中,很少有人願意相信,他們花費高價買來的東京房產價格會下跌,等於就是個資金蓄水池,有價無市,交易量特彆少。
了解完這些,陳林芝瞬間理解了。
看樣子先前拍腦袋作出的決定存在偏差,既然絕大多數持有不動產的曰本人,都不覺得房價會降,在不遭受外力衝擊的情況下,曰本房價自然可以長期處於高位。
要是不出意外,說不定整個曰本房地產市場,真能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消化掉近年膨脹起來的房地產泡沫。
隻可惜曰本出現泡沫的不僅隻有房地產市場,證券交易市場同樣屬於火藥桶,隨時可能會爆炸。
金融市場上的泡沫,可沒有房地產市場上的泡沫牢固。
賣房子麻煩,交易股票容易多了,大家一起想著跑路,很容易出現踩踏效應。
現在隻等一陣風,刺破曰本的泡沫。
一旦金融市場出現問題,曰本房地產市場上的泡沫必然也會快速崩塌,不存在慢慢消化和調整的機會。
知錯要改。
這場談話,在陳林芝看來含金量十足。
他果斷改變投資方向,準備將資金從多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期權項目裡抽調出來,集中力量加大做空曰本金融業和保險業的規模。
等到什麼時候金融崩盤,再去針對曰本房地產市場,或許不會太遲,陳林芝已經可以提前想象出,那些房東們頑強抵抗的場景,隻可惜泡沫終究是泡沫,在大環境影響下,任何掙紮都屬於徒勞。
一大批人將會斷供已經屬於必然,不過曰本人在美國購入的房產,房價即使下跌,跌幅估計也不會太大,隻要沒到山窮水儘的地步,相信購房者不會輕易斷供,畢竟最近兩三年在東京貸款買房的那些人慘多了。
人的心理不就是那麼回事,看見有人比自己還倒黴,總能稍微平衡一些,找到安慰。
如此看來,剛好側麵印證了陳林芝投資富國銀行前的設想,也就是美國房地產市場不會大規模崩盤。
隻要沒有出現大範圍的斷貸,影響應該可控。
雖說接下來缺少曰本客戶,對西海岸的房地產開發商們造成一定風險,但是他們的利潤空間,本來就隨著最近幾年房價上漲而增加,無非少賺點錢,或者虧損部分投資款罷了。
真正處境艱難,宣布破產的房地產開發商恐怕不會太多,沒賣出去的房子還有機會慢慢消化掉,這對富國銀行屬於利好消息。
即使接下來,富國銀行真的虧掉一年或者兩年淨利潤,按照他現在的入手價,不出意外還是能大賺一筆,這讓陳林芝堅定了抄底的信心。
……
喜歡舊金山往事請大家收藏:()舊金山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