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出現其他競爭對手,陳林芝為了表示誠意,告訴說:“隨便去矽穀打聽打聽就知道,我是最公正的風險投資者,既有資金也有資源,如果咱們能夠談成,我願意支付前期的一切運營管理資金,也就是說缺錢了我來投資,而承諾給你的30股份,直到公司ipo上市之前都不會縮水,沒人能再拿出比這更好的方案。等於是我拿出數千萬美金甚至數億美金,陪你賭一個誰都不確定的未來,一旦成功了,你這筆股份或許會價值數千萬,甚至是數億美金,即便最終失敗,我也願意給你兩百萬美金的保底,不至於讓你丟掉工作,無法維持舒適的生活。”
這回蒂姆真的嚇了一跳,他對美國風投圈不夠了解,從沒聽說過這種操作方式,當然也能發現自己這邊隻有好處沒有壞處,追問道:“為什麼?我是說我知道你非常非常富裕,可為什麼會給我這麼大的支持力度?”
覺得與其溫水煮青蛙,蒂姆這邊更適合一棒子打暈,所以陳林芝準備了這麼一份可觀的方案,絲毫沒藏著掖著,試圖一舉突破對方的心理防線。
聽完問題,陳林芝告訴說:“因為你的技術很有趣,假如成功實現大規模擴張,而咱們合作,又能對微軟、對戴爾電腦公司等等起到推動作用,我已經往個人計算機領域投資數十億美金,所以隻要你的技術有利於它們的擴張,我都很舍得花錢,這能產生更多利益,即使你能通過免費自己發展起來,速度也會非常慢,有我的資金進行推廣,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
在蒂姆來看,這屬於很合情合理的解釋,因為個人電腦的作用越大,陳林芝的其他生意也會隨之擴張。
相比價值數十億美金的生意,他下意識認為自己的專利技術,似乎就變得不算什麼了,並且自以為已經徹底搞清楚陳林芝願意投資,還慷慨給予豐厚待遇的真相。
無論是30股份,還是那二百萬美金的保底協議,都足以戳穿蒂姆的心理防線。
至於保留控股權和話語權之類,這位看似聰明的網絡天才壓根沒概念。
和承諾的四千萬美金投資款相比,蒂姆甚至覺得拿技術專利入股,已經屬於占到便宜了,隻顧著去考慮三成股份等於一千二百萬美金這件事,一大堆錢在他腦袋裡繞來繞去,根本沒心思去考慮其他的問題……
往後的一段時間裡,自然而然商談起關於申請專利的細節。
這件事陳林芝找律師研究過,調查結果是歐洲核子研究所之所以支持蒂姆的項目,純粹是因為試圖借助蒂姆的技術,替他們研究所搭建一個新的信息交流網絡,而非資助蒂姆的研究本身。
也就是說,在歐洲核子研究所決定出資之前,萬維網設想和方案已經出現,而且這個機構是核物理實驗室,並沒有對研究人員的專利歸屬問題做出太多限製,甚至在蒂姆遞交建設采用超文本技術鏈接各個研究所的方案後,還曾被歐洲核子研究所明確拒絕過,這些都是有記錄的,很容易證實。
因此,隻要蒂姆決定申請專利,即使是最壞的結果,無非也隻是將小部分專利所有權,讓給歐洲核子研究所和他的同僚們,不會被全部搶走,大頭部分依然在他手裡,可以合法使用。
陳林芝趁熱打鐵,在初步商議完如何將萬維網商業化的細節後,請來伊麗莎白·豪瑟以及專業律師,跟蒂姆討論起儘快拿下專利的細節。
還借助律師費用等開銷較大的名義,半哄半利誘,趕在當天晚上就簽署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備忘錄。
事情進行到這一步,幾乎已經成功了七成,趁著蒂姆腦袋發熱落實雙方的合作,免得突然反悔,竹籃打水一場空。
關於這些細節問題,蒂姆怎麼可能鬥得過擁有好幾支律師團隊的陳林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連到時候將公司注冊在開曼群島,離岸總部設立在新加坡這些,也都初步談妥,聽說可以避稅多賺錢,蒂姆都聽陳林芝的安排,已經提前開始商議組建團隊招人,以及注冊公司的事宜,就定名為萬維網絡公司,縮寫為“”。
整件事情的進展,出乎陳林芝的預料,異常順利。
就好像天上砸下來一個餡餅,喜從天降。
當然了,假如他的員工,沒有動用邪門歪道創造機會,恐怕就不會營造出現在的局勢。
考慮到蒂姆曾私下裡詢問專利律師,商討關於銷售瀏覽器的細節,這次陳林芝和他的團隊,無非是順水推舟,放大了蒂姆的野心而已。
倘若沒有陳林芝的支持,沒有專業的團隊幫忙處理專利細節,說不定無權無勢又沒錢的蒂姆,會因為怕麻煩而放棄商用化,陰差陽錯丟掉一塊價值千億美金的大蛋糕。
被蝴蝶翅膀扇動著,如今走向另一條岔路。
這家公司發展前景如何、會不會促使彆的團隊打造其他“互聯網”之類,一切都還是未知數,陳林芝難得期待起將來,進而又胡思亂想,琢磨會不會因為占有太多利益,將來某天被誰一槍崩掉。
在這為了幾十美金,都有可能讓人鋌而走險,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美國,確實屬於頭疼事。
陳林芝越想越覺得,目前唯一的短板竟然在於自身,因此杞人憂天,考慮起加強安保、深居簡出,多買幾輛防彈車等等。
平時出門身邊才六位保鏢,也就一梭子的事,眼看斷了許多人的財路,提前重視安全方麵肯定沒錯。
抽空跟保鏢們簡單商量完,隻說按照老布身邊的規模,儘快擴張安保團隊,開銷多點沒關係……
喜歡舊金山往事請大家收藏:()舊金山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