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打電話過來,沒什麼大事。
僅僅隻是邀請陳林芝去參加,由多個機構和高校組織聯合成立的聯盟會議,即將在期間公布正式版的萬維瀏覽器以及萬維郵箱、音頻播放器等產品。
憑借蒂姆提供的專利技術,再加上新招募、收購來的上千位員工共同努力,萬維網的規模正一天天壯大,服務器裡收錄著無數網絡站點和網頁的信息,它們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煥然一新的互聯網,操作起來更加方便,而瀏覽器就是進入萬維網的大門,被陳林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市麵上還沒有類似的技術,隨著萬維網不斷完善,繼續申請了眾多專利,在底層架構問題上暫時不能說牢不可破,但無論誰想要模仿它,總會繞不開萬維網絡公司的專利壁壘,已經開始嘗試著跟眾多矽穀企業展開合作,同時也包括一些論壇、高校官網、官方網站、金融服務領域等等。
就在幾天前,萬維網收錄的網頁總數量,剛突破五萬個,一些好域名被陳林芝截胡留作自用,其中也包括各家大企業的名稱,例如微軟甲骨文這些,想用需要花錢買,後續還要支付租金。
這回陳林芝算是翻臉不認人,隻認錢了,有專家表態說這樣一種技術掌握在個人手裡,簡直是一場災難,而萬維網絡公司則果斷發表聲明,表示幾個月以來已經花費兩千多萬美金,隻為向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徹底改變複雜繁瑣且無用的局域網。
作為反擊,《紐約時報》上還公開表示,萬維網的出現,觸及了現在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的痛點,一家偉大的技術革新企業不應該被打壓,那將會打擊人們花費資金投入研發的積極性。
類似的聲音,源頭自然是出於自陳林芝的嘴裡,花點小錢就營造出了萬維網被惡意攻擊的氛圍,並且順便還能給自家的瀏覽器做做廣告,現在用戶平均每天增加兩萬多人,總用戶數已經高達五十萬。
暫時不能說成氣候了,但增長幅度確實喜人,足夠說明萬維網裡有能夠吸引客戶的東西,可怕的是在那五十多萬用戶裡,日活躍度高達一半以上,還曾出現過幾次服務器崩潰。
這就解釋了陳林芝為什麼樂意繼續掏出兩千萬美金,跟可能獲得的利潤相比,前期這點小投入實在是劃算……
大概在半個月前,陳林芝曾跟蒂姆見了一麵。
以前像是個書呆子,如今整個人改頭換麵,變化格外明顯。
普普通通的休閒裝變成了價格昂貴的西服,頭發精心打理過,就連眼鏡也變成了普通人買不起的樣式,豪車名表,還在矽穀添置了一套莊園式豪宅,這些變化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出現了。
金錢和權勢所帶來的變化,陳林芝也曾體驗過,那種好像整個世界都向自己展現友好一麵的感覺確實美妙。
能夠放大人的欲望,也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如果說早前蒂姆曾經想過放棄專利所有權,到了現在恐怕回想起來會覺得可笑,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有些東西一旦擁有,就很難再回到過去了。
好在蒂姆也清楚,現如今遠沒有到能夠瀟灑放縱的時刻,對公司擴張展現出了百分之二百的熱情,就比如聯絡各方製定新技術的標準,他沒少忙前忙後籠絡各方勢力,主要是一些非營利性的科學研究所、矽穀企業之類,同時也在聽從陳林芝的意見,準備為網頁創建者投放廣告提供支持。
萬維網的門戶網站正在醞釀,到時候也能投放廣告。
除此之外,陳林芝正嘗試獨立於萬維網絡公司之外,成立一家新聞網站,至於網購、網絡聊天、網絡視頻等等,暫時技術上還不夠成熟,用戶數量也沒多到那地步。
聊了會兒的天,婉拒了去出席的邀請。
他陪著待產的長澤綾閒聊期間,之前那兩位對岸的來客,同一時間正撇開高博學,在房間裡商量整理完談話內容,隨即打了個電話彙報給上麵。
三峽大壩是往後幾年重大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去年對岸的財政收入,總共才三千多億人民幣,如果不從陳林芝手上拿錢、不特彆征收“三峽稅”、發行三峽債券,等於要拿出三分之一來修建一座水壩,而在經濟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借錢可是要還利息的,更彆提抽取這麼多財富後,對其他部分造成的影響。
因此對於跟三峽有關的決定,一向都是慎重慎重再慎重,要不是去年的洪災損失慘重,可能項目上馬的時間還要再等幾年。
這次大老遠派人來到美國,專門跟陳林芝談判,其實已經意味著隻差臨門一腳,假如今天商談的關於合資成立公司、多出錢多占股等細節問題解決妥當,說不定最近幾天內就會有最終決定。
仔細說起來,站在目前的角度,陳林芝確實在投資三峽大壩的問題上吃了不少虧。
他既沒要求按照實際的市場彙率計算股份,又沒趁機獅子大開口,無非是希望在移民和輸電網的建造上少出點錢,屬於合情合理的要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實際上,也確實沒讓陳林芝多等。
就在長澤綾不願再繼續等待,決定剖腹產的當天,他又跟高博學等人見了一麵,得知上麵同意了合資成立管理公司,陳林芝出資五十億美金,分五年支付,占股公司35股份的新方案。
也就是說出了這五十億美金以後,剩下的就不用陳林芝管了,等著到時候發電拿分紅就可以。
在簽訂意向合同之後,就有在北邊的熟人打來電話,說希望能夠先往一家注冊在港城的公司裡打入六億美金左右。
關於那家公司,陳林芝不用猜也知道,是用來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生意的那類“空殼”,因此特意多問了句會拿去乾什麼,如果有必要就想點其他辦法,將錢洗一洗再轉進去,免得被有心人盯上。
對方的答複是買入一些“技術裝備”,言儘於此。
陳林芝一聽就有數了,敏銳猜到跟陷入混亂的蘇聯,或者說前蘇聯有關係,於是決定從自己的銀行走賬,對麵好不容易得到一筆數額可觀的外彙,恐怕已經眼饞某些商品很久了,當然不願錯過難得一遇的機會……
————————————
自從知道需要錢去采購“技術裝備”,陳林芝才明白為什麼之前談判進展慢慢悠悠,到了最近突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