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是六十八萬冊,劉家駒當時估計的是七十萬冊,其實差不太多。
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因為本來就是一部經受過市場檢驗的小說,它在上映之後就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劉家駒說道:“這小說在過年的時候還能賣出去一百萬,果真是潛力不錯呀!”
主編胡奇突然說了一句:“剛剛好發表一個月之後,雜誌的銷量也幾乎見底了,聯係文藝出版社準備出單行本吧!”
小說出單行本,就是作家的賺錢的途徑了。
賣得好能夠獲得兩三份的稿費,賣得不好也能再獲得一次稿費。
當然,一般隻有銷量不錯、獲獎作品才有機會獲得出版單行本的權利,周旭的這《長津湖》在發表過後使得雜誌社銷量翻倍了,自然有著它的潛力。
劉家駒一笑:“正好聯係周旭同誌的時候,可以詢問一下他關於新書的思路!現在他已經成為新星作家呀!這個成績,我們雜誌社得把握住。”
劉鬆林點頭:“確實得把握住。”
劉家駒說了幾句,直接拿起來辦公室的電話,給軍區政治部打過去電話。
這一次接電話的是政委。
“你好,這裡是勝利文工團?”
“你好,我是《解放軍文藝》雜誌社的編輯劉家駒。”劉家駒說道。
“有什麼事情嗎?”
“是這樣的,周旭同誌原本在我們雜誌社發表的小說《長津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社決定要出版小說的單行本,這一次正好聯係周旭同誌授權呢!”
聽到這裡,政委愣了一會,然後他緩緩說道:“抱歉,周旭同誌不在文工團……”
“那他是調走了嗎?單位電話給我,我打個電話確認一下。”那邊的劉家駒問道。
“這倒不是調走了,而是借調去了前線。所以一時之間恐怕您也聯係不到周旭同誌。”政委實話實說。
能打進前線電話的,多半參點關係,但是文職部門不一定……
這時候輪到劉家駒驚訝了:“去了前線?他上前線殺敵了?”
“不是,是借調去做記者了。”
劉家駒鬆口氣,還以為這位他比較欣賞的作家同誌會出意外呢。
畢竟生活了一個多月,劉家駒對於周旭的好感不錯。
“在前線還是戰地醫院?”
政委說道:“抱歉,具體單位屬於機密了,恕我無法告知您。”
劉家駒頓了頓,便是不再說話:“那好,周旭同誌如果從前線回來了,請您第一時間通知我,我會和他商量關於小說的細節。”
“好的。再見。”
“再見!”
這時候的劉家駒回頭,深呼吸一口氣,感歎道:“周旭同誌上前線。”
“前線?”胡奇也驚訝。
不過對於在場的幾位老編輯不算奇怪,除去劉鬆林。
他們兩人都是戰時的記者、編輯出身,以前在軍隊內部當過宣傳乾事,他們那時候的軍隊可是抗戰軍隊。
“南方的戰事吧?!空政也就動了,要去南方表演了。”劉鬆林說道。
總政是全國最中心的軍隊文藝部門,自然旗下的文工團也會參與慰問表演的行列。
“嗯,前線對於軍旅作家來說是一把利劍,希望周旭同誌在前線歸來之後能夠寫出來更加優秀的作品吧。”劉家駒說道。
“希望他安全歸來。”
胡奇和劉家駒三人都是驚訝的。
原本以為周旭這麼優秀的作家,不會主動請纓上前線。
但是今天聯係他之後,得知他上了前線,對於周旭的佩服又上了一個小檔次,不禁感歎果真是他們總政不可多得的冉冉升起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