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聰明人不少,就憑一點點蛛絲馬跡就已經被他們猜到了部分真相。
想到結親,有那精明的立刻開始細數自家的子孫,看能不能趁於家還沒有真正興起提前和於家結個親。
被惦記的於家父子三人跟著同僚們聽了一遍魏大人去府中宣旨時聽到的新消息,心中也是一片苦澀。
他們之前還想著即便是大衍沒了,但是他們家有月浮光鎮著,最壞也能在新朝活下來,吃飽穿暖應該沒有問題。
誰曾想大衍沒了,後麵還有三百多年的戰亂在等著。
那孩子最多能幫他們幾十年,那後麵的兩百多年該怎麼辦?
和他們一起的大人們還關注到另一句話,戰亂中死的不光是貧民百姓,還有高官豪族,誰也跑不了。
所以如果他們不能和大衍共存共榮,那麼等待他們後代的將會是三百多年的亂世,說不定在坐的諸位就有人的血脈斷絕於此。
古人迷信香火傳承,他們可以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死亡,甚至都有一種殉道情節在。,
卻不能看著自己的子孫受苦,更無法承受自己血脈斷絕後繼無人這件事。
眾人相視一眼,尤其是平時還有點不對付的那些,不說一笑泯恩仇吧,那不太可能短時間轉變過來的。
但不故意給對方的拆台,你認同的我必然不管不顧反對,這些還是能做到的。
弘農寺寺卿王老大人率先出列舊事重提道“陛下,還是得想辦法套出高產良種,還有我朝滅亡的更多細節。”
還有就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後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甚至是所有人不敢提的土地政策…
魏平也立刻跟著道“陛下肅清朝野上下,還大衍一個朗朗乾坤也是重中之重,隻有那樣才有可能打動那位。”
“是啊陛下,魏大人說的對,貪官汙吏必須一查到底,還有那些屍位素餐的也要不得。”
聽了他的話,眾人都是一陣無語,朱禦史這毫無情商的話,一下子得罪了這屋子裡除他以外的所有人。
明熙帝雖然聽了這話有點不高興,但這位朱大噴子如此低情商的話又不是第一次說,不管怎樣這位對大衍還是忠心的。
所以明熙帝忽略掉朱禦史不利於團結的話。
重點提及魏平的話道“魏愛卿有句話說的對,我們要先想辦法打動那位,如果那位願意援手。
王愛卿說的良種和未來發生的事也許那位會一並透露給我們也不定。”
他又望向於家父子三人,“尤其是於家三位愛卿,少師大人在你們府上,萬望細心照顧。”
“是”父子三人恭敬應下。
“陛下,我等該采取何種措施打動那位?”想打動一位仙君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即使這位仙君現在‘落魄’了,但仙君的驕傲仍在,視凡人為螻蟻的想法沒有變。
更何況這位可是明確表示不想管大衍的滅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