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八年的上海,已經崛起成為亞洲最大的城市。
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方的大地上。
然而,此時的上海,並非表麵上那般平靜。
它是一座在時代洪流中被多重力量撕扯的城市,各種矛盾在這裡交織碰撞,卻又因這種撕扯而迸發出奇異的活力。
它既是近代最耀眼的“東方魔都”,充滿了紙醉金迷和燈紅酒綠。
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矛盾的集中縮影,繁華與破敗、機遇與危險在這裡劇烈地碰撞著。
在這個充滿著無數可能性的城市裡,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傾家蕩產。
有人在這裡追逐夢想,有人在這裡迷失自我。
這裡,既是冒險者的天堂,也可能是冒險者的地獄。
上海火車站,人潮湧動,喧囂嘈雜。
一身黑色西服的劉鎮庭,在幾名換上便裝的護兵的簇擁下,緩緩地從火車上走下。
他的步伐穩健而自信,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年輕人特有的朝氣和決心。
那天晚上,在母親周婉清的苦口婆心勸說下,父親劉鼎山才勉強答應給他八萬大洋,讓他到上海采買武備。
其實,劉鼎山作為一名小軍閥,財力還是頗為雄厚的。
而且,妻子周婉清家裡,還是當地財力最雄厚的富商。
但是,他對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兒子並沒有太多的信心。
他根本就不相信,劉鎮庭能夠順利地完成采買軍備這樣重要的任務。
在劉鼎山的眼中,這八萬大洋不過是讓兒子到上海去揮霍一番罷了。
不過,在臨行前,擔心兒子的周婉清,又偷偷塞給他兩萬大洋的彙票。
十萬大洋,對普通人來說,確實很多。
但是,用於采購軍備的話,根本就不夠看。
可現在的劉鎮庭也彆無他法,隻能儘最大的努力先采購一批武器,然後向劉鼎山證明自己的本事。
剛下火車,劉鎮庭領著護兵們找了家飯店,簡單用了餐。
吃過飯後,劉鎮庭帶著人直接找上了最出名的禮和洋行。
之所以,直接找上禮和洋行,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具身體的原主人,曾經就在德國軍校留學。
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德國的軍工確實流弊。
而且,在來上海的火車上,劉鎮庭通過洋柿子小說,了解到了很多1929年的曆史。
綜合考慮,覺得還是采買禮和洋行的軍火最靠譜。
在禮和洋行內,一名身著剪裁精致西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劉鎮庭麵前,臉上掛著虛偽的假笑。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諂媚,但又似乎透露出對劉鎮庭的輕視。
“劉先生啊,如果您打算采購毛瑟1924這款步槍的話,我們這邊可以給您一個非常實惠的價格,每支隻要150大洋呢。”
他的語氣輕鬆,仿佛這個價格已經是天大的優惠。
接著,他又補充道:“而且,每支步槍我們還會配備1000發子彈,這可是相當劃算的呢。”
劉鎮庭聽到這個價格,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他的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