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亡過程中,他將整個遷徙過程組織得井井有條。
為了避免引起紅俄與東北當局的注意,他將難民分為小隊,分批從不同路線南下。
就在柯羅夫帶著大批難民即將離開東北之際,一個意外的驚喜降臨了。
一天清晨,隊伍剛剛離開一座被廢棄的鐵路小鎮,幾名穿著深色大衣、操著濃重俄國口音的男子騎馬追了上來。
“柯羅夫中校在嗎?我要找柯羅夫中校!”其中一人高聲喊道。
柯羅夫猛地勒住馬韁,轉頭望去。
在手下騎兵的指引下,柯羅夫中校很快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同胞。
因這個同胞,就是幾個月前代表米哈伊爾上校,找他商議去洛陽的使者。
柯羅夫愣住了,一時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讓他喜的是,對方出現在這裡,說明米哈伊爾上校和那位劉司令,沒有因為他的拒絕而生氣。
可讓他驚的是,對方怎麼會出現的這個及時?
那名男子策馬上前,看到柯羅夫後翻身下馬,快步走到柯羅夫麵前,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柯羅夫中校,我們奉米哈伊爾上校之命,前來接應您和同胞們,歡迎你們前往洛陽。”
柯羅夫怔怔地望著對方,眼神中閃過震驚、欣喜、激動,甚至有一絲不敢相信的惶恐。
下一秒,他猛地從馬上跳下,幾步衝上前,緊緊抱住那人,聲音哽咽地說道:“上帝啊……你們真的來了……你們真的來了!我以為……我以為你們不會再來了……”
他的聲音顫抖,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最終還是奪眶而出。
周圍聚集起來的白俄難民們,看到這一幕,紛紛圍攏過來。
當得知這是從洛陽趕到這裡,專門來接應他們逃離東北的使者後。
有人低聲哭泣,有人默默擦淚,更多人則開始低聲議論:“米哈伊爾上校的人來了……”
“我們終於可以有個家了……”
“洛陽……真的存在……”
柯羅夫緊緊握著那名接應軍官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不停的感謝著對方。
之後,他抬頭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洛陽城的輪廓,心中湧起一種從未有過的安心與希望。
過了一會兒,柯羅夫中校神情激動的望著周圍的同胞們,語氣激昂的大喊道:“走吧,同胞們!我們終於有家了。”
原來,作為穿越者的劉鎮庭,當然知道中東路事件後白俄人的下場。
所以,即便被柯羅夫中校等生活在東北的白俄人拒絕他的邀請後,他也沒有放棄這些可以幫助他快速壯大起來的力量。
這些人裡,劉鎮庭看重的,不單單是軍事素質過硬的白俄軍人。
更看重的是,這些人裡還有很多技術工人、知識分子!
相比從德國等歐洲國家雇傭技術工人來比,這些白俄人用起來是最方便、最放心的!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洛陽乃至河南,都會快速發展起來的。
所以,中東路事件爆發後,他就命令米哈伊爾上校的人常駐在大連港,隨時準備接應該逃難的白俄人。
當得知白俄人開始逃難後,米哈伊爾上校的人就開始主動尋找這些逃難的隊伍。
就這樣,他們都被米哈伊爾上校的人帶到了大連港,準備乘船逃離東北,前往上海。
曆史上,大連港由於其特殊的國際地位(日本控製),成為許多白俄人的逃亡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