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用敵人的炮兵,解決了敵人的指揮部。_抗日:從火燒靖國神廁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抗日:從火燒靖國神廁開始 > 第 89 章 用敵人的炮兵,解決了敵人的指揮部。

第 89 章 用敵人的炮兵,解決了敵人的指揮部。(1 / 2)

防守第一道陣地的是51師,第一五一旅的第301團。

301團的團長李崇文剛合眼不久,就被一陣急促的槍聲與喊殺聲驚醒。

他猛地翻身坐起,迅速掏出手槍,大步衝進指揮部內。

“怎麼回事?”他厲聲問道。

“報告團長!敵人夜襲!我部多處陣地已經失守。”一名參謀滿臉驚慌的彙報道。

李崇文臉色一沉,心頭猛地一緊,一把上前拽著這名參謀的衣領,質問道:“什麼?哨兵呢?哨兵為什麼沒發現?”

參謀嚇了一跳,趕忙解釋道:“我...我不知道啊,團長。”

就在幾個小時前,李崇文親自組織了對整編師的夜襲。

301團的兩個營,趁著夜色掩護,對整編師的陣地發起突襲。

可讓李崇文沒想到的是,對麵這個名不經傳的河南本地雜牌部隊,竟然像是早有防備。

最後,夜襲最終以失敗告終,301團的一個營幾乎被打殘。

可讓李崇文沒想到的是,這才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整編師居然組織部隊向他們發起了夜襲。

而且,反擊來得這麼快、這麼狠。

李崇文在皺著眉頭思索了許久後,看向他的參謀長問道:“敵人有多少?”

他旁邊的一名少校,麵露難色,硬著頭皮回答道:“報告團座,不清楚,但這支敢死隊的火力很猛,清一色的自動火器。而且,他們還有大刀隊!”

“現在,二營、三營都在請求支援。”

李崇文臉色鐵青,他知道,第一道陣地已經守不住了。

於是,果斷的下令:“命令各營,組織部隊撤!立即向第二道陣地撤退!”

參謀長聞言愣了一下,連忙追問道:“啊?團長,我們不組織反擊嗎?”

“反擊?”

李崇文苦笑一聲,無奈的說道:“這時候反擊就是白白送死!我們的士兵累了一夜了,還怎麼反擊?”

“現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實力,等旅部的炮兵支援到位後,再組織反攻!”

隨後,他轉身對副官道:“立刻發電報給旅部,請求旅屬炮兵對第一道陣地進行覆蓋射擊,掩護我團撤退。”

“是!”

不得不說,保定軍校畢業的李崇文,指揮作戰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眼看局勢混亂,整編師又趁機發起了總攻。

他認為,與其將兵力消耗在第一道陣地,不如撤回第二道陣地。

等待局勢明朗,炮兵轟炸完之後,再組織部隊進行反擊。

然而,就在301團撤退的同時,李縉帶著一百多人的敢死隊,就悄悄潛伏在第一道陣地的邊緣觀察著。

在之前的突襲中,李縉帶領的敢死隊一直沒有現身。

李縉的膽子很大,或者說胃口很大。

因為,他要的不僅僅是第一道陣地。

他想要的,是敵人的炮兵陣地或者是一五一旅的指揮部!

當看到敵人開始撤退後,李縉帶著人悄悄的跟在了後麵。

戰鬥愈演愈烈,當301團開始撤向第二道陣地時,一五一旅的炮兵開始發威了。

“轟!轟!轟!”

炮彈撕裂夜空,帶著尖銳的嘯聲砸向第一道陣地。

爆炸聲此起彼伏,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泥土與殘肢被掀上半空。

幾分鐘後,已經撤回第二道陣地,站在302團的指揮所內的李崇文,拿著望遠鏡,緊盯著前方戰況。

“李兄,敵人敢死隊這麼凶嗎?”302團團長杜立淳上校望著第一道陣地上的火光,忍不住問道。

李崇文頗有些無奈的點點頭。

他已經想好了,等炮兵轟炸的差不多後,天差不多就亮了。

到時候,他要親自組織部隊反擊,把丟失的陣地奪回來。

陣地要是拿不回來,旅長那可就沒辦法交代了。

可沒過多久,炮聲卻戛然而止了。

“怎麼回事?炮兵怎麼不打了?”李崇文皺著眉頭,疑惑的問道。

沒人回答。

“快去查!到底是怎麼回事!”他看向自己的副官,對其怒吼道。

就在他焦急等待時,真正的噩夢,正在悄悄降臨。

原來,就在李崇文疑惑怎麼回事的時候,李縉已經領著敢死隊跟隨在他們後麵,悄悄的藏在一五一旅的第二道陣地附近。

等一五一旅炮兵開火後,李縉帶著一百多人的敢死隊直奔炮兵陣地。

趁著天色還沒亮,他們沿著一條廢棄的灌溉溝渠,通過火炮的亮光和炮聲,找到了一五一旅的炮兵陣地。

一五一旅直屬炮兵營的炮兵陣地,設在一條低窪地,三麵環山,隻有一條小路通往旅部。

此刻,敵軍炮兵根本想不到身處後方的他們會被偷襲,所以隻顧著裝填炮彈,不停的對第一道陣地進行炮火覆蓋。

“上!”李縉低聲一喝,敢死隊如猛虎下山,突然出現在他們麵前。

“砰砰砰!”幾聲短促的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後,警戒的哨兵們應聲倒地。

緊接著,敢死隊殺進炮兵陣地,槍聲四起,血光四濺。

敢死隊成員們手持機關槍,一邊衝著敵人開火,一邊大喊道:“雙手抱頭!繳槍不殺!”


最新小说: 開局天崩:從零畝薄地到富甲一方 暮夏婚約 執旗於北 SSSSSSSSSSSSS級鎮獄狂龍 病弱炮灰成了修仙界首富 翡翠光 新淘氣包馬小跳 重生78年,從組裝豹2坦克開始 苟在修仙世界練武長生 戰錘:機油佬穿越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