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月考如約而至,這是進入初二後的第一場月考,很多學生都鉚足了勁,想要拚搏拿下。
月考比期中、期末考試要考的科目少,主要還是對語數外的檢測,畢竟未來這三門在中考中占的分數比例最高。
王新為了這次月考做下了充足的準備,畢竟在王勇平那裡已經保證過,不能讓其他事情影響學習。
那這次月考的成績就是很好的證明,隻要自己能名列前茅,王勇平對自己成績的擔心就會減少。
同樣,趙開來為這次月考也進行了充足的準備。
本來月考都是十三中自己出卷,進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
雖然學校很重視,但相比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還是要差一些的。
但這學期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十三中的成績提高得過快,很多兄弟院校都想過來學習一下。
當然,這些兄弟院校都屬於和十三中一樣的普通初中,像實驗中學和外國語中學是不會自降身段的。
而且,就目前來看,十三中的成績即便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對兩所重點初中構不成威脅,所以實驗中學與外國語中學還沒有十分重視。
實驗中學和外國語中學目前對十三中的關注點主要還集中在王新和劉宇軒兩個學神學霸身上。
畢竟這兩人未來在中考中的表現,以及他們的高中選擇,可能會對實驗中學和外國語中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每個學校都有一些學霸,學校都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如果他們能在未來的中考中獲得很好的名次,對學校的聲譽宣傳有很大的作用。
這些年,實驗中學和外國語中學一直牢牢把握著這一點。
中考前10名,兩所學校能占到十之八九,中考前100名,兩所學校能占到70名。
這是十分恐怖的存在。
特彆是每年中考前三名的位置,一直都是實驗中學和外國語中學輪流坐莊,彆的初中根本無法染指。
山陽市的這些初中,本來是沒有什麼重點和普通之分的,隻是在一次次考試的選拔中,一些學校脫穎而出,另一些學校籍籍無名。
那些脫穎而出的學校,好學生都願意過去,學校成績越來越好,獲得的教育資金支持越來越多,好老師招聘的也越來越多,逐漸整個學校教學水平與成績都有了更明顯的提升。
而其他學校,學生質量一般,老師水平一般,能夠獲得的教育資金支持更是少之又少。
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那些好的學校競爭,實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慢慢就演化成了重點初中和普通初中。
這也十分符合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好的資源隻會越來越集中,使得一般的想要變好變強,難上加難。
很多人對這種學校分類方式詬病不少,但也不得不接受。
畢竟在90年代,大學還沒有開始擴招,能上大學的都屬於是學習中的精英,這種精英教育有它存在的市場與必要性。
但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上大學已經普遍化,這種形式已經不再適合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