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年十五,母使行學。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三國誌?蜀傳二》
—————————————————————————————————
“小布,小布,莫怪備兒,是老身同意他,出去遊學的……”
老嫗見不得獨子難堪,連忙出言解圍。
“老人家,不是某刻意貶低他!你且看好嘍!”
呂布兩指一並,劍指劉備,大聲說道:“你十五便外出求學,如今已經二十八,某問你,這一十三來,於文於武,可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
劉備聞言一怔,默然不語。
若是有拿得出手的成就,他又怎會灰溜溜的回鄉,還要到這縣衙門口的告示欄,來碰運氣!
“某再問你,經史子集,你善治何種?刀槍劍戟,你敢與某,一較高下?”
呂布咄咄逼人,繼續質問。
“……”
劉備師從盧植,卻不喜讀書,反倒醉心於聲色犬馬之中,故不得其師盧植看重。
以至於,他的幾位同窗都已前後出仕,尤其是最出色的公孫瓚,早已經聲名鵲起,威鎮遼東。
唯獨他,卻是始終不得誌。
文不成,武不就!
這就是劉備如今,最好的寫照!
“罷了……”
呂布擺擺手,說出了一句誅心之言。
“你外出求學一十三年,想來孔聖人的《尚書》,通篇背誦下來,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明知劉備肚裡,根本就沒有多少墨水,呂布好整以暇,幽幽道:“今日,便當著你老母親的麵,背上一背吧!”
大漢獨尊儒術,孔夫子的《尚書》,更是儒家最重要的五經之一。
尋常的讀書人,隨便讀上個一年半載,便能背個滾瓜爛熟。
按說,外出求學足有,一十三年之久的劉備,完整的背出《尚書》,應當就如呂布所說的那樣,輕而易舉!
可是,呂布敢這麼說,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他那十八年的記憶裡,不止一次,聽過劉備酒後,說他自己年輕時的荒唐事。
《尚書》,他不會!
“備兒,背就背,不怕!”
老嫗對自己這獨子,信心十足!
她記得很清楚,愛子早些年托人帶回的家書裡,可是說的明明白白,四書五經,倒背如流!
“……”
迎著老母親殷切期盼的目光,劉備再一次,默然無語。
“備……備兒……”
老嫗原本透著驕傲的目光,漸漸的,黯淡了下去。
整個人,佝僂的,也更明顯了。
“劉備,一十三年在外求學,究竟學了點什麼回來?你對起含辛茹苦,扶養你成人,卻隻能孤苦伶仃,獨守一間破敗草屋的老母麼?”
呂布輕扶老嫗,嘴裡卻說著傷人的話。
“小布,彆說了,彆說了……”
老嫗無力的依靠在呂布的臂彎,苦苦哀求。
此刻的她,對劉備這個獨子,失望到了極點。
“好,不說他了。”
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麵對老嫗的哀求,呂布樂得送個順水人情。
甚至,他還得寸進尺,說了一句讓劉備母子,大驚失色的話。
“老人家,若不嫌棄,布,願侍奉你終老!”
“什麼?”
“什麼?”
劉備母子倆,同時驚呼出聲。
這年頭,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的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能當成兒戲的。
呂布,能說這種話,如何不讓老嫗感動,又如何不讓劉備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