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進卓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封母為池陽君,置令丞。
——《後漢書?董卓傳》
—————————————————————————————————
五月朔日,恰逢夏至。
洛陽城的清晨,霧氣尚未散儘,陽光透過重重陰霾,灑在巍峨的宮殿之上。
那宮殿,雖然依舊莊嚴,卻難掩衰敗之氣。
今日,正是大朝會。
德陽殿內,氣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來。
大殿之上,龍椅空置。
董卓身著玄色官袍,腰係玉帶,昂首闊步,走上殿中。
兩旁文武百官,身著朝服,神色各異。
為首的袁隗,身形清瘦,麵色凝重,目光炯炯,透著一股世家大族的,威嚴與深沉。
董卓站定,環視眾人,粗聲開口。
“今日大朝會,咱家一事相商。天下皆知,閹官肆虐,忠良蒙冤,黨錮之禍,致使諸多賢才被逐被囚。如今,咱家提議,為黨人平反,擢用群士,以正朝綱,重塑大漢榮光。”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袁隗率先出列,言辭犀利:“郿侯,黨錮,乃先帝所定,關乎朝廷根本,豈是能輕易更改?況且,黨人多為叛逆之徒,心懷不軌,若為其平反,恐亂了祖宗法度,動搖國之根基。”
“太傅所言極是!”
“太傅所言極是!”
“太傅所言極是!”
……
袁隗身後,一眾朝臣,紛紛附和。
或言,祖宗成法不可破,或言,此舉會引發朝堂動蕩……
群臣反對,這種情況早就在董卓,或者說賈詡的意料之中。
誰反對,誰,便是敵人!
誰不語,便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賈詡臨上朝之前,給出的論斷,董卓可是記憶猶新。
他瞪著一雙銅鈴般的怪眼,惡狠狠掃過滿朝的文臣武將,心中對賈詡的計劃,不免又多了一分認同。
大漢朝堂,上下一致,皆是反對之聲!
這說明什麼?
朝中無黨?
不!
朝中,皆黨!
世家大族的,那一黨!
如果說,以前的朝堂上,有閹堂,有外戚,還能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
如今的朝堂,卻隻有,一個聲音。
以袁隗為首的,世家大族的聲音。
看來,真是……滿朝皆敵呐……
縱然殺起人來,從來不會手軟,但董卓見到此情此景,更是深刻的體會到了賈詡的話,是多麼的正確。
治國,武人不行,得靠文人。
可隻靠世家大族的文人,更不行!
是時候,給這個暮氣沉沉的朝堂,添上點新柴了!
不然呐,就太無趣了點……
……
“都他娘的,閉嘴!”
被滿殿的反對聲,吵的腦袋都快炸開來了,渾身上下,隻有一張嘴的董卓,習慣性的,就去摸腰間的刀,卻不想,摸來摸去,摸了空。
直娘賊!
看來以後上朝,得想辦法,帶把刀上殿才行……
吵架吵不過,就準備抽刀子砍人的董卓,很是鬱悶。
沒刀在手,說出來的話,就是不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