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之女,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
——《後漢書?列女傳》
—————————————————————————————————
“咱家說出去的話,何曾往回收過!”
董卓虎著臉,緊緊盯著蔡邕雙眼:“這親,伯喈老弟若真不想退……也行!”
還不熟悉董卓性子的蔡邕,先是聞言一喜,卻不想,馬上被董卓充滿戾氣的話,給驚的渾身一震。
“那咱家,連夜便著人屠了河東衛氏!”
董卓看似安慰的,拍了拍蔡邕肩頭,體貼道:“這樣一來,也就省得伯喈老弟,擔上這退親的惡名了!”
說罷,董卓還煞有介事的,自吹自擂:“可憐天下父母心呐……誰讓咱家,是義父哩……”
“你……”
性子方直的蔡邕,望著恬不知恥的董卓,本想破口大罵。
可話都到了嘴邊,終是沒有罵出口。
倒不是蔡邕怕了。
若此事,隻是與他蔡氏有關,哪怕是落一個滿門抄斬,他蔡邕,也斷不會皺一下眉頭。
與董卓這奸賊,拚了就是!
可是,此事還牽扯了河東衛氏,這就不得不讓蔡邕投鼠忌器了。
要知道,河東衛氏乃是名門望族,比他陳留蔡氏,可要人丁興旺的多!
整個河東衛氏,少說,也有三千族人!
若真因為他蔡邕的意氣用事,而落一個全族皆沒的下場,那可真就是一場無妄之災了!
這輩子,連隻雞都沒殺過的蔡邕,一想到河東衛氏的三千條人命,就在他的一念之間,頓時陷入了天人交戰。
一邊,是女兒的終身大事。
一邊,是衛氏一族的性命。
怎麼辦?
不等蔡邕心中的天平分出高下,董卓又加碼了。
“來人呐,給咱家傳令下去,點齊一千精騎,兵發河東……”
“且慢!”
蔡邕一把按住董卓,一咬牙,恨恨道:“退親!邕,這兩日就修書一封,送去河東退親!”
“好!這才對嘛!”
董卓哈哈一笑,伸手拿起一支筆,遞與蔡邕:“擇日,不如撞日!伯喈老弟,現在就寫了吧!”
“……”
蔡邕無語的,木然接過董卓硬塞過來的筆,很是惆悵。
好吧,靈光一閃想出來的緩兵之計,也被識破了!
……
望著董卓親自安排一隊西涼鐵騎,將那退親書信連夜送去河東,蔡邕心中暗歎。
文姬呐……
為了大義,隻能委屈你了……
就在蔡邕心中百感交集時,董卓接下來的話,卻又讓他驚的無以加複。
“與河東衛氏這親,退了也好。”
董卓臉上的笑意,漸漸斂去:“像這些個世家大族,咱家早晚都得將他們連根拔起!”
“什麼?”
蔡邕又急又怒,質問道:“親也退了,你怎能言而無信!”
“說實話,咱家有時候吧,挺瞧不上你們這些名士的,嘴上說著仁義道德,骨子裡,壓根瞧不起咱武夫……”
消停下來的董卓,不嘻嘻哈哈時,竟頗有幾分威嚴,看得蔡邕不由一怔。
董卓灌下一大杯酒,悠悠道:“可你們看看這天下……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整個朝堂上,還有生機麼?你們再看看,弘農楊家的糧田,從函穀關排到了黃河邊,糧倉裡的穀子都發黴了,也不願賤賣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