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
“十數名宮女乘嘉靖熟睡之際,用黃綾布把嘉靖的脖子套住,然後用力拉扯,企圖殺死嘉靖。”
“而後又因打了死結,縊不死世宗,遂又用釵、簪等物刺向皇帝。”
“在這時其中一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後。”
“方皇後趕到,將宮女們製服。"
"最終,涉事宮女全都被淩遲處死,而參與謀逆的曹端妃、王寧嬪也一並被淩遲。”
“哈哈哈!”
畢方突然發出一陣癲狂的笑聲,那笑聲中充滿了嘲諷與憤怒。
“實際上,那些東西哪是什麼宮女。”
“那些是高階的神機法器。”
“連我都能壓製的恐怖造物!”
“好在嘉靖還有些親信,叫來幫手,才僥幸逃得一命。”
“嘉靖被刺受驚,氣息將絕,諸禦醫畏懼獲罪,不敢用藥。“
”惟獨太醫院使許紳冒著萬死,調峻藥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申時遂能言。”
“事後,許紳被賜齎甚厚,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心知難愈,對家人道: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
“舍命救活了皇帝的太醫被嚇死。”
“那些一聲不吭,畏畏縮縮的太醫倒是活得好好的。”
“這合理嗎?”
“許紳,同樣是異人。他正是因為救了嘉靖,忤逆了皇宮中的那方勢力,所以才被逼死!”
畢方眼中含淚。
“我永遠記得。那天,嘉靖隻是默默地看著遠方,一言不發。”
“他的眼神死了。”
“從此以後,他開始專心修道。”
“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敵人,並不在朝堂之上。”
“嘉靖二十六年,方皇後居住的宮殿突然起火,火勢迅猛,嘉靖皇帝卻見死不救,竟然不許人前去營救,遠遠地注視著皇後寢宮,在滾滾濃煙中化為灰燼。”
“這場大火,燒死了堂堂大明朝皇後,還有一百多名陪葬的宮女。”
“我開始在他的授意下,剪除逆黨。”
畢方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皇宮,開始燃起大火!”
“不過,反噬也是劇烈的!”
“嘉靖二十八年,太子年漸長,當出閣讀書。”
“太子十四歲,行冠禮。”
"十六日,因太子加冠,百官在奉天門外行五拜三叩之禮。"
"十七日清晨,太子突然生病,禦醫來診斷,沒能治好。”
她的聲音微微顫抖,眼中閃爍著淚花。
“臨死前,太子忽然向北拜了一拜說:“兒去矣。”於是端坐而死。"
畢方笑得癲狂。
“那可愛的太子,是我看著長大的,我還抱過他,是她的乾娘!”
她的淚水奪眶而出。
“這孩子根本不是得急病死的,他,是被強行毒死的!”
“太子死前,明白了一切,自知必死,才對父皇的方向,拜叩道:“兒去矣!”
“隨後,正坐服毒藥而死。”
“哈哈哈哈!這就是皇帝!九五至尊皇帝!”
“連自己的兒子也保不住的皇帝!”
“從此之後,不僅嘉靖瘋了,我也瘋了!”
她的臉上露出一絲決絕。
“我要把這些渣滓,全部殺掉!”
“燒!”
“嘉靖三十六年發生的火災,烈焰翻騰,火勢極大,三殿兩樓十五門俱災。”
“後來三大殿被迫重建,紫禁城的格局都被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