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福利院的決絕轉身,像一把無形的利刃,徹底斬斷了顧以晴和李遠明之間的交集。
隨之而來的,是漫長而壓抑的高三。
進入高三後,學習的壓力如同烏雲壓頂,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但對顧以晴而言,比繁重課業更讓她窒息的,是李遠明的徹底從學校消失。
他的座位——曾經因為自己的“騷擾”而染上些微人氣。
最後又因她的愚蠢而重新變得冰冷的角落。
一開始,大家隻是猜測。
“喂,李遠明呢?好幾天沒見他了。”
“有人說他好像休學了,壓力太大了吧?”
“不可能吧,他成績那麼好……我聽說是家裡有事。”
“我媽昨天去教務處好像聽老師提了一嘴,也有人說他可能轉去了外地的學校。”
各種版本的流言蜚語在班級裡悄悄流傳,每一句都像針一樣紮在顧以晴的心上。
休學?
轉學?
顧以晴完全不知道。
她和他之間,已經連最基本的聯係都斷了。
她甚至不敢去向老師打聽,怕聽到那個最壞的消息,
更怕老師用探究的眼神看她。
仿佛在問:你不是跟他關係好嗎?怎麼會不知道?
直到第一次月考。
就在大家幾乎要接受李遠明已經離開這個事實的時候。
有人眼尖地看到他出現在了考場名單上,並且在考試當天,出現在學校裡。
他依舊是那副沉默的樣子,穿著簡單的衣服,低著頭。
像一陣風一樣來了,考完試又像一陣風一樣消失。
不多停留一秒,不與任何人交流。
這個發現,對顧以晴來說,不啻於在絕望的沙漠裡看到了一線搖搖欲墜的海市蜃樓。
他還在!
他沒有徹底離開!
這個認知讓顧以晴幾乎要落下淚來。
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深的無力感。
李遠明成績太好了,穩坐年級前5的寶座,
總是在競爭最激烈、學霸雲集的第一考場。
而自己呢?
成績中等偏上,偶爾能衝進班級前十,但在整個年級裡,離第一考場那道門檻還差得遠。
自己連看他一眼,哪怕隻是一個遙遠的背影的機會,都被成績這道天塹無情地阻隔了。
那一刻,一種前所未有的決心在顧以晴心中生根發芽。
去第一考場!
不是為了證明什麼,也不是為了那虛無縹緲的名次,
隻是……想再見他一麵!
哪怕隻是在同一個空間裡呼吸也好。
哪怕隻是想確認他是不是又瘦了,頭發是不是又長了?
顧以晴拚命地學習。
像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樣。
收起了所有的玩心,告彆了曾經熱衷的逛街、八卦和玩鬨。
課桌上堆滿了厚厚的複習資料,筆記做得密密麻麻。
困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啃乾麵包。
顧以晴的朋友們都驚歎於她的轉變,以為她是終於醒悟要為前途拚搏了。
隻有顧以晴自己知道,支撐她熬過無數個疲憊夜晚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期許,更是那個卑微又執著的念頭——
去第一考場,見李遠明。
顧以晴甚至會在夜深人靜、被習題折磨得頭昏腦脹的時候,忍不住幻想那個場景:
當自己在第一考場找到自己的座位,抬頭看到同樣坐在那裡的李遠明時,
他會不會有一瞬間的驚訝?
會不會像以前那樣,微微蹙起眉,用那雙漆黑的眼睛看向她,眼神裡帶著一絲困惑。
或許,一絲她不敢奢求的波瀾?
這個念頭,像一顆微弱的星火,支撐著顧以晴踽踽獨行。
每一次月考,都成了顧以晴的審判日。
她緊張地等待成績公布,在排名表上從下往上,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地尋找自己。
進步一點,她會欣喜若狂;
退步了,則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恐慌。
最後,在距離高考越來越近的一次模擬考中,顧以晴的名字終於衝進了年級前50!
她看著成績單上那個數字,激動得手指都在顫抖。
雖然還不是第一考場,但已經是第二考場了!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自己離他更近了!
考試那天,顧以晴懷著無比複雜的心情走進第二考場。
她知道,第二考場就在第一考場的隔壁。
一牆之隔,仿佛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