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域”的海外擴張計劃,在林鎮欽毫無保留的資源支持下,以驚人的速度推進著。謝豔玲展現了她在商業上的卓越天賦和強悍執行力,短短數月,便在歐洲重點市場成功落地了線下體驗中心,並與當地幾家知名的心理谘詢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市場初期反饋遠超預期,“心域”的估值水漲船高,謝豔玲這個名字,在國際創投圈也開始嶄露頭角。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風順水之時,一場毫無征兆的颶風,從最意想不到的方向襲來。
危機的***,是林氏集團旗下一家位於東南亞的子公司——“星洲科技”。這家公司主要承接高端電子元件製造,是林氏產業鏈中頗為重要的一環。突然之間,多家國際環保組織聯名發布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指控“星洲科技”存在嚴重環境汙染行為,包括違規排放重金屬廢水、非法處理電子垃圾等,並附上了看似確鑿的現場照片和“內部泄露”的檢測數據。
報告迅速被全球各大媒體轉載,引發了軒然大波。“林氏集團”、“環境汙染”、“黑心企業”等關鍵詞衝上熱搜,輿論一片嘩然。林氏集團的股價應聲暴跌,市值單日蒸發近百億。更嚴重的是,多個國際客戶因此暫停了與林氏的合作,要求進行全麵審查。
這不僅僅是商業損失,更是對林氏集團數十年積累的商業信譽和品牌形象的毀滅性打擊。
風暴瞬間席卷了整個林氏帝國。林鎮欽作為集團掌舵人,首當其衝。他第一時間飛往星洲處理危機,麵對媒體的長槍短炮和憤怒的當地民眾,他保持了極度的冷靜,承諾會徹底調查,給公眾一個交代。
但事情遠比想象的複雜。初步內部調查顯示,報告中的部分指控並非空穴來風,“星洲科技”在快速擴張期的確存在一些環保合規上的疏漏,但絕沒有報告中描述的那麼嚴重。那些所謂的“證據”,明顯經過了人為的誇大和剪輯。這是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惡意構陷。
幕後黑手隱藏得很深,線索指向幾個國際競爭對手和當地的利益集團,他們顯然是想借環保之名,重創林氏,搶奪市場份額。
林鎮欽在星洲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時,既要應對官方調查,又要穩定內部員工情緒,還要與各方勢力周旋。謝豔玲通過視頻電話看到他日益消瘦的臉頰和眼下濃重的青黑,心疼不已,卻又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這一次的危機,涉及的是她完全陌生的領域——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複雜的環保法規。她無法像以前那樣,在商業策略上為他提供直接幫助。
她隻能儘力穩住後方。她將“心域”的日常運營更多地交給副手,自己則坐鎮海城,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利用自己的人脈,從側麵了解信息,並確保“心域”自身運營不受波及,不給林鎮欽增添額外的麻煩。
然而,風暴還是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她這裡。
一家向來以揭露“財閥陰暗麵”著稱的國際調查記者組織,發布了一篇深度報道,不僅再次翻炒“星洲科技”的環保問題,更將矛頭直指林鎮欽個人及其“親密伴侶”謝豔玲。報道以一種極其煽動性的筆調,暗示林鎮欽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縱容旗下公司破壞環境,而謝豔玲的“心域”項目,其快速成功背後,也離不開林氏“灰色資本”的輸血和“不正當”的資源傾斜。文章甚至暗示,謝豔玲對此知情,甚至是共謀。
這篇報道,將謝豔玲也拖入了輿論的漩渦中心。“心域”的社交媒體賬號下湧入了大量辱罵和抵製的聲音,一些合作方開始動搖,甚至連“心域”內部也出現了一些不安的情緒。
謝豔玲看著電腦屏幕上那些惡毒的指控和“心域”數據麵板上開始下滑的用戶增長曲線,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她不怕被罵,但她不能容忍自己傾注心血的事業,因為這種莫須有的關聯而受到傷害,更不能容忍自己成為敵人攻擊林鎮欽的又一把刀。
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召集“心域”的核心團隊和法律顧問,迅速起草了一份措辭嚴謹的聲明,重申“心域”資金的獨立性與合法性,並保留對不實報道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同時,她要求團隊對所有運營環節進行自查,確保沒有任何可供指摘之處。
做完這一切,她撥通了林鎮欽的視頻電話。信號似乎不太穩定,畫麵裡的他背景是臨時辦公室,看起來異常疲憊。
“看到報道了?”他先開口,聲音沙啞。
“嗯。”謝豔玲點頭,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我已經處理了。‘心域’這邊沒問題,你不用擔心。”
林鎮欽隔著屏幕,深深地看著她,眸中是血絲,卻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歉疚和……心疼。“連累你了。”
“說什麼傻話。”謝豔玲打斷他,語氣帶著一絲強裝的輕鬆,“我們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點風雨,打不垮我,更打不垮我們。”
她頓了頓,聲音低沉下來,帶著無比的堅定:“鎮欽,我相信你。我知道你不會做那種事。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星洲的問題。家裡有我,‘心域’也有我。你放手去做,不用分心。”
屏幕那端的林鎮欽沉默了。他看著她,看著她明明自己也承受著壓力,卻還在努力為他撐起一片安穩的後方。看著她眼中那份毫無保留的信任與支持。在這一片混亂與惡意中,她的存在,如同颶風眼中那片奇異的平靜,給了他難以言喻的力量。
“好。”他最終隻回了一個字,聲音低沉,卻重若千鈞。
掛了電話,謝豔玲獨自在書房坐了許久。窗外夜色深沉,如同此刻籠罩在林氏上空的陰霾。她知道,這場危機遠未結束,甚至可能隻是開始。敵人隱藏在暗處,手段卑劣,他們麵臨的是一場硬仗。
但她沒有恐懼,隻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冷靜。她打開電腦,開始搜索一切與星洲當地環保政策、競爭對手信息相關的資料。她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但她不能什麼都不做。哪怕隻是多了解一點信息,多分析一種可能,也許就能在某個關鍵時刻,為他提供一絲微小的助力。
她不再是那個需要被他全方位庇護的女人,她是可以與他共同麵對驚濤駭浪的夥伴。即使身處颶風眼,她也要成為他最穩固的支點。
幾天後,事情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機。
謝豔玲在梳理林鎮欽傳給她的部分非涉密資料時,注意到一個細節——“星洲科技”近年來在環保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甚至有一項關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的創新技術,已經進入了專利申請的最後階段。這項技術如果成功應用,不僅能徹底解決自身的排放問題,甚至可能成為行業標杆。
她立刻將這個發現連同自己的分析,發給了林鎮欽。
與此同時,林鎮欽在星洲的調查也取得了突破。他的團隊抓住了對方偽造證據的關鍵漏洞,並拿到了當地一家受競爭對手指使、提供虛假檢測報告的實驗室負責人的私下錄音證據。
林鎮欽果斷出手。他召開了一場全球矚目的新聞發布會,沒有回避問題,坦然承認了“星洲科技”在快速發展期存在的管理疏漏,並宣布了包括立刻停產整改、投入巨資升級環保設施、引入國際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長期監督等一係列嚴厲的補救措施。
同時,他強勢反擊,公布了對方偽造證據、惡意構陷的部分證據,並宣布林氏將對所有涉及誹謗和商業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主體,提起法律訴訟。最後,他隆重介紹了那項即將成熟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將其定位為林氏對未來環保責任的承諾與擔當。
這一套組合拳,打得漂亮而有力。既展現了負責任的態度,又揭露了對手的卑劣,更指明了充滿希望的未來。輿論開始反轉。
而謝豔玲發現的那項技術細節,在後續的公關宣傳中,成為了林氏“早已布局環保、並非事發後補救”的有力佐證,進一步贏得了公眾和投資者的好感。
颶風,終於開始逐漸減弱。
當林鎮欽處理好星洲的後續事宜,風塵仆仆地回到海城時,已是深夜。謝豔玲沒有睡,在客廳裡等他。
他走進門,帶著一身疲憊,卻在看到她的瞬間,眉眼間的冷硬柔和了下來。
她走上前,沒有多問,隻是接過他脫下的外套,輕聲說:“湯在廚房溫著,先去洗個熱水澡吧。”
林鎮欽沒有動,隻是伸出手,將她緊緊擁入懷中。他的擁抱很用力,帶著一種劫後餘生般的確認。他將臉埋在她的頸窩,深深地呼吸著屬於她的、讓他安心的氣息。
“結束了。”他低聲說,聲音裡帶著濃濃的疲憊,也帶著一絲如釋重負。
謝豔玲回抱著他,輕輕拍著他的後背:“嗯,結束了。”
他們沒有再多說什麼。所有的驚心動魄,所有的壓力煎熬,都在這個無聲的擁抱中慢慢沉澱、消融。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沒有摧毀他們,反而將他們的“共生”關係,淬煉得更加牢固。他們證明了,彼此不僅是順境中的愛人與夥伴,更是逆境中可以毫無保留托付後背的戰友。
風雨過後,並非一定是彩虹。
但至少,他們擁有了共同穿越任何風暴的勇氣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