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塵道:“這辨材本就是件趣事,剛才辨析的過程,就是一種曆練,也是一種放鬆。無需休息了。”
千方一怔,道:“等一等,豐塵,你剛才說辨材是一件趣事?”
豐塵道:“是的,千方長老!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這每多知道一味藥材,多看一份醫案,心中是無比暢快的。知道以後將會有人,因我而消除病痛之苦。”
千方心中忽然有所明悟,麵向其他考查的人道:“你等學醫之人,可曾明白!都覺得學醫辛苦,要識得幾百味藥材,要明藥理、知藥性,還有懂脈理、曉陰陽、熟五行相生相克之道。可是豐塵剛才所說,才是能堅持醫學一道能走下去的根源。”
其他來考察的人齊聲道:“學生謹記長老所言。”
千方老懷大暢,道:“好,上藥材,第九等辨材開始。”
柳放銘道:“丫頭啊,今天我老頭子可是看了一出好戲了,恐怕我們舒州藥會又要多一個故事,多一個人才了哦。”
柳如依微微點頭,心中似有所想。
藥童捧著托盤過來,豐塵依舊還蒙著眼睛。衝著藥童微微點頭,第九等辨材開始。九九八十一味藥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眾人本以為即便是豐塵也是需要不短的時間。可是沒想到,豐塵開始就已極快的速度確認一味味藥材,那藥材如同自己報上品性一般。剛才已經讓觀看眾人目瞪口呆了,沒想到這第九等辨材考查直接讓在場的所有人驚掉了下巴。
百藥千方一把胡子吹了老高,幾乎不相信自己的兩對老眼。千方喚來一個藥童道:“快快快,去請會長來,就說見到奇事了。”
陳思補這個時候麵如死灰,心道,無論如何,辨材這關我肯定是差了不少。可是他又是如何能辨析的如此之快啊?心中久久不得其解。
柳放銘心道:‘果然不出我所料,就這鼻子,我熬製的養神湯他都能分辨出藥材,這辨材對著孩子來說還會有什麼難度嗎?’
柳如依單手捂著嘴,亦是震驚莫名,感歎天下還有這般奇才。也不知道怎麼了,似乎這千尺的冰凍遇到了和煦的陽光,開始有點點融化了。
歐陽德在前廳,忽然有藥童來請。說是百藥千方二位長老有請,說是有奇事發生。他知道安國陳家這次安排了孫輩中的陳思補來舒州考查,還道出了什麼不可調和之事。跟著藥童快步來到百藥齋,就見豐塵蒙著眼睛,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辨析藥材。
百藥千方來到歐陽德跟前,千方道:“會長,您看這簡直百年不遇啊,第九等辨材。這個速度,我簡直是前所未見。”
百藥道:“這哪裡是前所未見啊,我簡直是聞所未聞。”
歐陽德,手捋長須,點了點頭,平平淡淡的‘嗯’了一聲。
百藥千方道:“會長,你不覺得驚奇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歐陽德道:“有那麼一點點,不過豐塵這般如此,我覺得也是正常。”
百藥千方齊聲道:“會長,您認識這個孩子?”
歐陽德微笑道:“嗬嗬,他是我的弟子!!”
白藥千方一愣,道:“啊!原來這孩子是您的弟子啊。難怪難怪!不過這也比您當年那等驚世駭俗的考查,在辨材一關上要強上幾分啊。”
歐陽德道:“這又何奇之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以水為之,而寒於水。醫道一途,如果都是一代不如一代,那豈不是災禍?我漢家之鄙習,為師者傳道授業,必留下一手。結果毀我漢家多少璀璨之精華!尤其我醫道所傳,弟子不明,理當剖析辯理,讓其深知其意。有的故作高深,以玄解玄,讓後輩本就模糊的東西更加模糊。有的自己就不懂,更是胡說八道,害人害己。我舒州藥會,要廣開言路,博采眾長,才能為我醫道一途發揚光大啊。”
百藥千方躬身道:“會長所說甚是,一語而切中其中之弊。我等當按‘廣開言路,博采眾長’作為我舒州藥會之宗旨。”
歐陽德道:“這個豐塵,豈是這個辨材之能啊,我往往和他談論醫道之理時,他的見解還常常讓我眼前一亮啊。”
說話間,豐塵已經將八十一味藥材辨析完畢,摘下眼罩之時。周邊觀看的眾人,爆出轟天掌聲。豐塵環顧四周,看見歐陽德和百藥千方站在人群外圍,連忙幾步走到跟前,深深施了一禮,道:“先生,你怎麼來了?”
歐陽德笑道:“你小子,折騰出這麼大動靜,我能不來嗎?”
豐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我似乎本就對藥材敏感,自然辨識起來要順暢的多。倒是占得了一些便宜,比彆的人在學習辨材一途上並沒有多下多少功夫的。”
歐陽德道:“去吧,今天你就考到脈義就行,隻要能進了藥會即可。藏一點鋒芒是不會錯的。”
百藥千方走進人群,道:“第一項考查辨材結束,過關的六人進入考查第二關墨義,請幾位根據自己號牌進入隔間,藥童會送上題目。”
豐塵等六人依次進入自己的隔間,不一會六位藥童每人手中拿有一個信封送進了隔間。信封內有著藥會出的題目,題目中都是各大藥經中的一些內容,要求默寫出來。四大醫經《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內容繁雜,都要通篇背誦何其之難,更何況從中任意截取一段,要求默寫。這個難度恐怕更要大於辨材了。
豐塵打開信封,裡麵一張白紙,上麵寫著:黃帝內經靈樞卷之營氣一節全篇。豐塵頗有過目不忘之能,這一點也常常讓歐陽德驚詫不已。豐塵看到這個題目,微微一笑,提筆蘸墨,洋洋灑灑,一揮而就。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捧著寫好的墨義出來。
百藥千方,上前接過,掃眼一看,隻見上麵工整的寫著:黃帝曰:營氣之道,內穀為寶。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複始,是謂天地之紀。。。。。。。
一篇三四百字,所論述的營氣之說,居然一字不錯。這墨義要求默寫,隻要要義都對,偶有錯字也算是可以通過。要如豐塵這般,一盞茶時間就全篇墨出,且一字不錯,實屬難上加難。
又過得幾炷香的時間其他幾人也陸續出來,不出意外又淘汰了兩人。即便如此,那陳思補和柳如依也是小有錯處,但是依舊也是過了這關。
千方長老又道:“墨義一關,過關四人。下一項考查,脈義。”
脈義考查就在隔間之外,在他們墨義考查時,就已經在廳內擺放好了幾處桌椅。桌椅上放置好了脈枕,旁邊還放置了筆墨,以便脈義考查時要將病人的脈情寫下。讓兩位長老核查其切脈是否準確,有無疏漏。
柳如依、豐塵、陳思補還有一位已經而立之年的相繼做好,隻見門外來藥童引來數人人。考查的幾人,每人都要切脈以判彆情況。
一人來到豐塵桌前,伸出手。豐塵並未立即搭脈,隻是見他,雖然初春還有寒氣,不過這人依舊穿著厚重棉服。一副瑟瑟發抖的模樣。連說話的力氣仿佛都沒有,豐塵手搭其脈,感覺到這人脈卻浮數而濡,沉取也有力。豐塵心中略有思索,知道這貌似惡寒,很會被判作風寒惡感。仔細看了這人麵向,又請他伸出舌頭看了看他的舌苔,舌苔白厚似一層麵粉,但舌苔中心色黃。豐塵心中有數,遂在紙上寫到:脈卻浮數而濡,沉取也有力。診判斷其為濕之熱過重、外形寒而內大熱的濕證。豐塵寫完,既有藥童,將卷紙收起交給百藥千方二老。
百藥千方拿起豐塵卷紙,仔細一看,心中暗驚。這人本來他二人也是多方判斷才得出的濕症,沒想到這孩子才一會功夫就判斷而出。不但切脈準確,而且所說病症也是絲毫不錯,要是知道他準備怎麼用藥就更好了。
千方道:“豐塵你且過來,我問你一事,剛才你脈診此人,你當如何用藥啊?你附耳告訴於我。”
豐塵依言,在千方耳旁,輕聲道:“此人為外寒內熱的濕症,我當以生石膏三十錢,滑石粉十二錢,佐以黨參六錢,知母六錢,連翹四錢,苡米六錢,佩蘭兩錢,蒼術三錢,香薷三錢,甘草兩錢,這個方子總的意思是清熱利濕、芳香化濁、扶正祛邪。”說完立身在側。
千方聽完,手中卷紙不由得掉落地下。百藥撿了起來,一看心中也是大驚。忙問千方,道:“豐塵他怎麼說?”
千方道:“這孩子所用藥方,比我二人還要妥當”
喜歡太虛天驕傳請大家收藏:()太虛天驕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