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真是可惜啊,醉花樓的姑娘長得不怎樣,但小曲兒可真是好聽,可惜啊……”
“誰說不是呢,龐老板也是攤上這麼個賤人,可惜咯,怕是再也看不見醉花樓招牌的舞咯……”
在獄中瘦的脫了相的龐大海被綁在柱子上瑟瑟發抖,下麵的群眾竊竊私語。
其中不乏惋惜的話音,可見龐大海此人人緣不錯。
隻是再好的人緣此刻都幫不了他,落在滔天的權勢下,他的廣結善緣就是個笑話,還是個令人哄堂大笑的笑話。
“太可惜了,我還準備找人買一套醉花樓的衣裳穿給我相公看呢。”
一堆男人的惋惜中夾雜了一聲女子的歎息。
艾爾海森聽覺絕佳,順著聲音源頭看去,卻發現是一對小姐妹悄悄嘮著家常。
“姐姐你是不知道,醉花樓裡請的裁縫是個有本事的,做出的衣裳款式既不過分露骨,卻也勾人的緊,看得出來下了一番心思,在房中也穿得。”
艾爾海森對這些房中秘事並不關心,他隻是有些唏噓。
斬首台上排的整齊,龐大海舞女以及後廚的廚子做清掃的大媽都在。
可那位有本事的裁縫呢?
答案呼之欲出。
圍觀的群眾不知曉事件的全貌,自然也無從得知,他們口中的裁縫,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
世間讀聖賢書的人不少,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秀才更是街上一抓一大把。
但是若是談上讀‘懂’書的人,那隻能說十中無一,百裡也不知道能不能挑一。
許多書生一味積攢自己肚子裡的墨水,卻不管這滿腹經綸是否能為自己所用,最後隻能墨水上湧,落得個腦子進水的評價。
終究還是本末倒置了。
讀聖賢書的本意,不正是曉他人意,化為己用嗎?
如此看來,艾爾海森倒是比這些花架子更像是個書生。
最起碼他知道自己這些年讀的書都給予了他何等的助力。
祖母知曉他的天賦,也驚訝於他的天賦。隻歎家道中落,生不逢時,平日間少不了念叨叮囑一番。
總結下來無非也就‘多看多想’四字。
老人家駕鶴西去已十年有餘,而十年後的今日,艾爾海森這名字仍舊不為大眾所知。
就連那自以為計劃天衣無縫的‘少年’,也在不知不覺中漏了這一號人物。
喜歡刺客與書生請大家收藏:()刺客與書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