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斷章》的出現引發了網友們更熱烈的討論。
網友們也更清楚地了解到了顧遠的才華。
顧遠此時正在碼著字,微信傳來了消息。
是文學社專門管理公眾號的社員。
“社長,咱們公眾號多了好多新的關注,並且他們留言讓咱們多發發你的作品。”
顧遠看見這段話,上網稍微了解了一下。
這首《斷章》是當初校刊缺少這類詩歌的投稿,然後顧遠就寫了一首出來頂上。
以後投稿的同學會越來越多,顧遠也不用一直自己寫,而且總要多給同學們一些上校刊的機會吧。
“正常發就好了,下次先發彆的同學的,我的作品隔幾次再發一回。”
“好的,社長。”
回複完,顧遠也沒有繼續上網,而是接著碼字去了。
第二天中午。
顧遠身著校服,端坐在會議室內。
對麵是一男一女,男的手持攝像機,女的則是麵帶微笑,時不時地看眼手中的紙片。
“那我們就開始了,顧遠同學?”
顧遠點頭表示同意。
“首先要恭喜顧遠同學以初賽全國第一的成績晉級複賽,請問你對此有什麼感想?”
“很榮幸……”
“你是從什麼時候接觸文學的呢?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文學創作呢?”
“很小的時候……”
“這次的獲獎作品,有沒有什麼內容是特彆想讓讀者感受到的?”
“主要是要重視環保意識吧……”
“作為青少年,你覺得在傳承文化、表達新時代青年聲音方麵,文學能起到什麼作用?”
……
整個采訪過程持續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問題很平常,顧遠也是規規矩矩地回答,時不時提一嘴一中,令一旁陪同的年級主任喜笑顏開。
最後,雙方皆大歡喜,各自道彆離開。
當天下午,江龍省共青團就發表了一篇文章。
標題為:筆下有星光,心中有擔當!對話從江濱市走出的文學新星,聽他談創作與青春!
顧遠的老媽自從昨晚知道今天他們要采訪自己兒子,早就盯著對方的公眾號了。
點進去這篇文章,發現果然是在說自己兒子。
當即得意洋洋地將其轉發到“相親相愛一家人”裡,卻沒說話。
等了一會,聽著親戚們發來恭喜羨慕的語音時,才裝模作樣說道:
“嗨呀!都是這小子自己爭氣,我和華文都沒做什麼。大姐你家那小子不也挺好的嘛,都工作了。”
說完還沒過癮,顧母又將文章轉發到了朋友圈,配文:“大兒再接再厲!”
想了想,又加了一個呲牙樂的表情。
……
晚上顧遠回到家,點開微信。
發現在長江出版社的寧秋水編輯的聊天框上有著幾條未讀信息。
顧遠點開一看,麵露驚喜之色。
原來是版稅預付款已經打給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