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顧遠和長江出版社發言已改,說話沒那麼絕對了)
顧遠又繼續看了網友們的反應。
大部分人經過引導後,認同長江出版社所說的合理性問題。
“對哦,時間太緊了,確實不太可能。”
“有道理,這超出了常人的精力極限。”
“而且兩人創作風格完全不一樣啊,你們是怎麼能聯係到一起的?”
而仍然有少部分人堅持認為故淵就是顧遠,堪稱執著的鐵頭娃。
“長江出版社沒敢正麵否定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以常人標準評判他?我請問顧遠他是正常人嗎?”
“……”
但是這些人終究還是少數,很快就淹沒在了長江出版社的水軍以及廣大網友中。
長江出版社內。
王總編看著前來彙報工作的宣傳部部長,笑嗬嗬地問道:“老李啊,你可知我為什麼要幫助顧遠隱瞞身份嗎?”
李部長暗暗腹誹,這誰能不清楚啊?
但他還是故作疑惑狀:“確實不懂,按理說公布故淵的身份不是會令其書籍的更暢銷嗎?還請王總指教。”
“哈哈,老李啊。”王總編笑了一聲,“固然如此,但這隻是一時之利啊。”
“顧遠他隱瞞身份是為了保護創作自由,如若我們罔顧他的意願,輕則導致他後續作品飽受苛責批評,重則會令我們雙方的合作分崩離析啊。”
李部長在心裡暗自撇嘴,麵上卻是一副虛心受教的姿態:“還是王總高瞻遠矚,有這般深謀遠略,果然考慮得比我們細致!”
……
這次的國際文學交流論壇地點位於蘇歐德國王大學,時間是在5月10日開始,會期七天。
而顧遠和唐老一行人是在7號晚間抵達沙阿,這代表他們有兩天的自由活動時間。
恰巧8號是當地萬眾矚目的利雅得德比,顧遠和三位青年作家一起去看了場足球賽。
“唉,來早了。晚來幾年還能看見C羅呢。”
顧遠感受著現場狂熱的氣氛,默默感慨。
……
“我們總在書寫苦難,但苦難本身不是目的。”
“文學的使命,在於揭示苦難背後那殘酷而悲情的原因。”
“……”
演講台上,一位來自非洲的作家在台上分享著自己的想法。
顧遠認真地傾聽,而一旁唐老特意為顧遠準備的翻譯則百無聊賴地坐在一旁。
“這小子英語這麼好嗎,完全用不著我登場啊……”
翻譯在內心想著。
顧遠聽著台上的演講,一邊思索一邊點頭表示附和。
這位作家的觀點是文學的作用是查明白根源,就像修機器時把零件拆開看問題在哪一樣。
寫東西也要把這些導致苦難的原因拆出來,讓大家看到背後的邏輯,而不隻是同情慘狀。
“隻有明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如此悲劇,才能反思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這才是文學對現實更有力量的回應。”
交流論壇的前三天是演講環節,來自各國的知名作家和學者在此分享自己對於“何為敘事責任”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