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文越來越火,池魚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最起碼,現在這書評區,相當熱鬨。
“有沒有在茄子網有賬號的書友,那邊最近有一本書挺好,我感覺可以當鬥破的平替了,叫……”
楚豐看到這一條評論,饒有興致地點開手機上的茄子閱讀,剛想回去重翻一下書名,卻發現那條評論已經不見了。
“好家夥,光速處理啊……”
楚豐嘀咕著,卻順手刪掉了星辰讀書的後台,然後在茄子閱讀上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
夜晚,顧遠整理著手稿。
今天是他來到難民營的第二十五天,也是最後一天。
明天,他就可以啟程回國了。
將近一個月的風吹日曬,顧遠明顯黑了幾個度,身形也消瘦了許多。
而他的文化顧問,納迪爾正靜靜坐在一旁。
“顧,謝謝你。”
就在剛剛,顧遠告訴納迪爾,自己老師的朋友幫助他解決了工作問題。
納迪爾作為一位流亡的文學教授,並且在這期間一直在儘全力協助顧遠。
顧遠自然會儘量讓這位人才不再回到難民營。
於是他試探性地向老師請求,不出所料,唐老並未拒絕。
一周內就落實了下來,這對唐老的那位朋友,似乎隻是舉手之勞。
在某文化機構當資料員,雖然收入並不豐厚,但勝在穩定,以及可以讓其繼續從事他熱愛的文化研究。
顧遠搖了搖頭,用流利的英語回道:“不,納迪爾先生,是我應該感謝你。”
“沒有您,我看到的將隻是表象。”
第二天清晨,顧遠一行人將行李打包裝在越野車上。
此時,難民們已經結束了晨禮,顧遠在納迪爾的陪同下,最後一次走進了難民營。
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顧遠也有了一些相熟的人。
他們看著顧遠不再像往常一樣,拿著本,身旁還跟著翻譯。
他們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這些天一個和顧遠交談最多的老人家,走到顧遠麵前。
什麼也沒說,用粗糙的手緊緊握了顧遠的手一下。
幾個孩子在大人的鼓動下,跑了出來。
顧遠還記得他們,自己在剛來的那幾天,常常陪他們踢足球。
最大的那個塞給他一個用舊報紙和鐵絲精心擰成的小風箏。
他們臉上掛著羞澀的笑容,擺了擺手。
顧遠鄭重收下。
片刻後,顧遠最終走出了難民營。
他看著眼前的納迪爾,鄭重地鞠了一躬:“納迪爾先生,謝謝您。”
“謝謝您為我打開了通往您同胞內心世界的那扇門。”
納迪爾扶起他,眼中含著淚光:“顧,記住你看到的。”
“不要美化,也不要僅僅渲染悲傷。”
“寫出我們的……人性和掙紮。這就夠了。”
顧遠鄭重做出了承諾。
最後,他坐上了車。
他透過車窗,看著這片塵土飛揚的土地,心情沉重。
這既源於他親眼所見的巨大苦難和無解創傷,也源於他懷裡筆記所蘊含的重量。
車子啟動。
車窗外,高原風聲嗚咽。
車身後,太陽照常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