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
經曆了金融危機過後……
華夏的光伏企業,並未喘一口氣,反而陷入了更深層次的商務糾紛中。
【反傾銷】的陰霾,始終籠罩著所有光伏企業的頭上……
老美商務部公布反傾銷初裁決定,英離、蘇洲德尚、天和光伏將分彆被征收31.18%、31.22%、31.14%的反傾銷稅,未應訴華夏光伏企業的稅率為249.96%,這條初裁決定很快就引來了歐洲各國的紛紛響應,一夜間,本來就在風雨中飄搖的華夏光伏企業,再度雪上加霜……
………………………………
【博世科技】。
2012年過後,【博世科技】旗下的、電瓶、電池行業贏來了一波新的增漲。
2012年第一節度鉛酸電池行業總收入為32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漲了20.7%;。
【威能】、【立威】曾經兩大龍頭企業,於去年12月份率先發起了一場價格戰,這場價格戰打得昏天暗地,一度將【博世科技】的電池逼到牆角,【博世科技】雖然不願意,但也隻能被迫迎戰。
這場仗打了接近4個月,打到今年4月份的時候,【威能】和【立威】兩家企業漸漸開始有些吃不消了。
【宏威科技】與【博世科技】兩家企業,已經完成形成了深度捆綁,一個做電瓶,另一個做電瓶車,雙方本就是同一個集團下的東西,甚至一些安裝產業鏈都是互通的,正因為互通,所以成本能壓至極限,再加上一些國家的補貼,令【博世科技】在這一場價格戰中,贏得了絕對的優勢。
“鉛酸電池行業第一季度總營業額為325億元,我們【博世科技】占了63億,【立威】56億、【威能】50億……我們成功登頂!”
“但利潤,依舊偏低,我們利潤6.3億左右,拋開運營費用,以及其他獎金稅務等一係列費用,我們公司真正利潤,隻有1億入賬……其中,售後體係是大頭,占了我們利潤的百分之30左右……”
“……”
【博世科技】辦公室裡。
陳夢婷看著這一份數據,她的情緒略微有些複雜。
09年,他們成立了【博世電瓶】,至今已經快四年了。
四年時間裡,【博世電瓶】幾乎每一年都在大變樣,從最初的實訓基地,到漸漸變成了校企,到慢慢拿到各種補貼,各種扶持,一步步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廠,步步壯大,銷量也衝進全國前二十,前十,前五,終於在今年的5月份,正式成為了【鉛酸電池】領域的NO1。
“陳總,過去的5月份,【博世科技】的鋰電池這一塊,全國總銷售額為525億,其中,多數為數碼行業,我們【博世科技】在鋰電池這一塊,銷量並不算高,隻有25億左右,拋開各方麵的支出,我們鋰電池這一塊,虧損5000萬左右,其中虧損的資金,多數為我們擴廠的金額,當然,還有科研經費……”
“……”
陳夢婷點點頭。
讓助理離開了辦公室。
等助理離開以後,陳夢婷呆在空蕩蕩的辦公室裡,目光默默地看著華夏光伏產業的現狀。
張勝2月份離開的時候,曾讓她多多關注華夏的光伏產業,陳夢婷始終都不知道張勝關注光伏產業到底是什麼意思。
她再次看向了一條新聞。
這條新聞,更糟糕。
5月份,多晶矽體每公斤的價格從高位下跌到40美元。
光伏原材料價格跌了,但對光伏產業而言,卻沒有任何好處。
基本上,華夏的光伏公司和海外的原材料公司簽的都是10年的銷售合同,有數量要求。
他們此時此刻,有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就是賠錢繼續按高位價購買多晶矽體,另一個選擇,就是違約!
但,不管是違約還是原價,光伏企業都要付一大筆錢!
看到這些的時候,陳夢婷搖搖頭。
今年的光伏產業,相比於去年……
更糟糕了!
如果說,過去的光伏產業是行業寒冬的話,那麼今年的光伏產業,用【末日】兩個字來形容都不為過。
經曆了金融危機活下來的幾家光伏公司並沒有贏來春天,反而每天都能聽到他們倒閉、虧損、賠款、違約等各種消息。
近乎已經是風雨飄搖了!
【鳥巢律師事務所】最近一直在接國際上的光伏單子,4月份的時候,他們奔赴歐洲,跟那些歐洲佬扯皮……
5月份的時候,陳夢婷得到了一個【敗訴】的消息……
他們儘管拿出了諸多證據,也儘管為此而到處奔波,配合審查,但最終,卻依舊輸了!
這樣的處境令陳夢婷陷入了許久的深思。
既然張總讓她關注,那麼就一定有關注的道理……
張總要做什麼呢?
這段時間,她一直在思索著這個問題。
【在這個大時代裡,你要永遠保持著清晰的思路,你時常想,你要做什麼,你該做什麼】……
陳夢婷腦海中浮現出了這麼一句話。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似乎有了那麼一點答案了。
她的心中出現了兩個字【整合】!
現在光伏產業已經是行業寒冬,股票已經跌至讓人絕望的程度,無數的人都在望而生畏,那麼,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企業過來,出手將整個行業重新整合一遍的話,那麼,等寒冬過去,接下來的生態位,就是屬於他們了。
不過……
陳夢婷卻陷入了許久的猶豫。
一方麵,【博世科技】賬戶裡的錢始終不算多,看似乎銷量生猛,但因為過好的福利待遇和獎金製度,再加上去年的一次次砸錢商戰,令公司賬戶上的資金,隻有5億左右的人民幣。
5億左右的人民幣,陳夢婷壓根就不敢動,湯武,湯老師前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往他辦公室裡走,二話不說,就是要錢。
過去的1年裡,張勝和他們【博世科技】總共補貼了湯武的研究室接近10億人民幣,結果,啥都沒有研究出來,反而湯武天天叫嚷著缺錢……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自從成立【德力勝】公司以後,湯武的研究資金【德力勝】公司也撥了一筆錢,共同研發進軍電池行業,這才讓湯武稍微消停一點,不再向個索命鬼一樣,天天跑來討錢了。
花5億整合一個產業,合並到【博士科技】的新能源領域來?
怎麼整合?
開什麼玩笑,塞牙縫呢?
而且陳夢婷也不敢拿5億,拿【博士科技】的未來去賭這一次……
“如果,我是張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