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雲提的兩條專業意見都是我軍會往北走,所以微操大師的布置是,命令劉文輝部燒毀金沙江南岸一切船隻,建立穩固的江北防線。】
天幕下。
唐朝,李世民笑了,說道:“聽到這個燒毀一切船隻,我就知道,肯定沒照辦,本就不是一條心的,他們怎麼可能把渡船全燒了”。
說完他又轉頭看向眾人:“你們說,要是全燒了,那以後他們自己用什麼,啊?”。
眾人聞言,先是一怔,隨後李世民一同大笑了起來。
【川軍楊森部緊守金沙江下遊及長江,同時分兵前進至敘永。敘永,位於紅九軍團所在的威寧六盤水的北麵。可以看出,這個布局依舊是為了防止我軍北上,阻止我軍和四川的紅四會師。】
【川軍一部前出至鹽津附近,緊隨其後的23師接防畢節,黔軍更是直接駐防威寧,就在我紅九軍團附近,我軍一有動靜他們便可察覺。這便是他們層層構築起來的北麵防線。】
天幕下,三國,蜀漢。
魏延指著複刻自後世的地圖說道:“他們是真的把北麵封的死死的啊”。
他手指向東移去,說道:“東邊是敵軍的大後方,而西邊就是西藏那一塊了,全是雪山,至於北麵,更是嚴防死守。這樣看著,隻有南邊看著薄弱些了啊”。
諸葛亮斷然否決道:“不可,南麵才是真正的死路,絕對不能往南”。他羽扇輕搖,將自己代入到軍情急報所描述的情景中,繼續剖析,“那是個妥妥的口袋陣,往南走,那是正中了敵人的下懷,敵人最希望的,也是最迫切的,就是把我軍逼向西南邊境”。
言及此處,他稍作停頓,好讓帳內諸將充分理解此中險惡,方才緩緩道出緣由:“要知道,此時此刻那是一片未經開發的南蠻之地,可不是後世經過開發的地方。不管是雲南,還是再往南的哀牢,處處皆是茂密的森林、險峻的河穀,以及致命的瘴癘之氣”。
諸葛亮搖著羽扇緩緩說道:“對於一支補給充足、兵強馬壯的完備之軍都是巨大考驗,更何況是一支已經疲憊不堪、缺乏補給和藥品的孤軍,走進這種地方,無異於自取滅亡”。
他遊走在眾人身邊,細細的說著:“那就是個口袋,一旦鑽進去,路越走越窄,直至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那個時候,我軍便成了甕中之鱉,任人宰割”。
“還有一點,就是一支不認識的軍隊跑到他國邊境,肯定會引來他國軍隊,微操大師怎麼說也是當時的統治者。派個使者過去,到時候就是兩麵夾擊了,那就是真正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諸葛亮斬釘截鐵地說道:“所以,絕對不能往南,不能”。
話音落下,帳中一片肅然,眾人皆沉浸於軍師精辟而嚴峻的分析之中,不敢出言。
於此同時,天幕依舊說道接下來的事。
【北麵的敵軍封死了北麵通往四川的路,再說說位於我軍主力東側的敵軍,敵人湘軍53師以宣威為駐防目標,周渾元主力前進方向為威尼巧家一帶。】
【敵13師直接向東暫駐曲靖,進一步逼近我軍主力所在地,縮小我軍活動範圍。吳奇偉主力則搜索攻擊前進,以巧家附近的會澤為目標。】
天幕下。
諸葛亮:“敵人這個布置沒什麼問題,步步為營。如果我軍真的選擇在巧家一帶渡口,敵軍就可以在後壓迫,與金沙江北麵部隊一起在巧家聚殲我軍,這是真難打啊”。
帳內眾人緩緩頷首,長歎一聲,“這巧家,看樣子不能去了”。
【另一邊,滇軍三個旅向昆明集結,隨後一部沿西南方向前進至鬆明,進一步縮小我軍在西南方向的活動範圍。】
【滇軍的主力則朝著金沙江上遊的龍街渡、皎平渡、洪門渡這三個渡口推進,預防我軍這些渡口突圍。】
【可以看到,針對我軍可能的動向,敵軍這邊都有了對應的布置,如果我軍往北則有北麵封堵部隊,如果我軍入往金沙江下遊渡口相對容易的巧家進行渡河,敵軍在那也有夾擊的安排。如果我軍往西則有滇軍常駐,而後追擊兵團可以包抄過來。】
【不過看似天衣無縫,事後諸葛亮來看,還是有缺陷的。】
諸葛亮:“???”,又提我.....,這都哪來的什麼歇後語啊。
【第一,我軍經過四渡赤水,已經取得了時間上的優勢,和敵追擊的主力拉開了好幾天的距離。】
【第二還是那個老問題,地方軍閥,會真正不折不扣地執行微操大師發出的命令嗎,這裡是有待商榷的。】
“那必不可能的,大一統的帝皇下麵都有不聽話的,更何況那些藩鎮,沒什麼有待商榷的,肯定是陽奉陰違”,勵誌節製天下兵馬的李世民可是非常清楚這群人是什麼貨色。
李世民冷笑一聲,說道:“聽話是不可能聽話的”。
【就在敵人步步逼近的同一時間,我軍在巡店附近召開了會議,主要是商定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我軍主力一部佯攻昆明,剩餘則搶渡金沙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一眾人等看著那幅懸掛的地圖,
急躁的程知節率先出聲道:“佯攻昆明,為何?”
幾位將領也紛紛點頭,麵露疑慮。就在此時,一直凝視地圖的李靖,眼中卻爆發出讚賞的神采,大聲稱讚道,“妙招!妙招!”
李靖環視眾人,開始條分縷析:“你們想,如果我們不佯攻昆明,直接奔著金沙江而去行不行?
還未等眾人回答,李靖便自己說出了答案,“那當然是不行的。此時我軍行動方向在敵軍眼中還不確定,我們有可能往任何方向突圍,所以敵人隻能四處撒網,處處提防,兵力分散”。
他接著分析:“可一旦開始渡江,對岸守軍必定傳訊。畢竟渡江後那是會要他們的命,他們再怎麼不聽話,這時候也應是最積極的”。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這點沒異議,求援的時候肯定都是積極的。
李靖沒有停頓,繼續剖析道:“一旦發起渡江,屆時敵人的目標就明確了,所有圍堵便會如潮水般湧來。接下來,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較量”。
李世民此時接過話,緩緩說道:“衛公分析得很透徹。大家必須認清一個現實:3萬大軍渡江,絕不是一件小事。”
“指揮體係如何建立?人員物資如何調度?船隻從哪裡來,能搞到多少?渡江需要多長時間?總不能幾萬人不要命的衝到江邊,然後大眼瞪小眼,亂作一團”。他環視眾人,繼續道:“這千頭萬緒,都需要在出發前就算清楚。算好了,接下來就需要騙,騙過敵人的耳目,騙走他們的主力,從而給自己騰出渡江的時間”
眾人聞言,皆是心悅誠服,接下來,就看如何算,又如何騙了。
喜歡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請大家收藏:()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