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休息,陳勇在刷到其他關於地震的視頻時,看到國防時報官方賬號發布的視頻,視頻裡展示的是現代我國後勤保障的一角,戰士們先把物資放置在安全的裝甲運輸車內運輸到目標點位,如果遇到複雜地形,再用貓貓車山貓全地形車)運輸。隨後,視頻又展示了穿戴機械外骨骼的物資運輸人員背著物資箱快速前進的畫麵,以及單個士兵在無人機和機器狗的配合下運輸物資的方式。
天幕下。
“哦吼,這麼厲害的運輸方法,不說一句話,但就是把後勤保障的強大展現的淋漓儘致”。人們看著那些複雜的機械,眼都快瞪出來了,心中唯有羨慕二字。
“你看,那機器狗能馱好大大一箱東西”,人們看著視頻裡機器狗負重前行,甚至有些踉蹌感,但就是不會摔倒,甚至還在快速前進,緊跟前方的戰鬥人員。
“畫麵展示的可是在高原地區啊,那就是牛馬也不能這麼乾活啊”,有眼尖的人發現了視頻下的簡介,新疆某團將後勤分隊拉至海拔5300米喀喇昆侖高原,積極探索高原高寒條件下智能化、模塊化、有人無人相結合物資前送新模式,著力打通未來戰場後勤保障鏈條。這一連串的詞,......不明覺厲。
“但機器狗可以,這下誰也不能再說陸軍隻有新鞋了”。
就在人們開著玩笑,聊著後世到底能把後勤玩出什麼樣的花時,陳勇和他們講了小學時學到的一篇課文《一個蘋果》。
【黃昏時候,五連派來的一個火線運輸員閃進了我們的防炮洞。卸完了身上背著的彈到了藥,他隨手遞給我一個蘋果:“連長,給您!”防炮洞隻有三米長,兩米寬。借著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滿身塵土,褲子撕了好幾道口子,腳脖子上還劃破了好幾處,血跡斑斑。顯然,一路上他是爬過來的,通過敵人的炮火封鎖可不是輕易的事。我看著他那流著汗水的臉,驚訝地問:“哪兒來的蘋果呀?”
火線運輸員回答道:“半路上撿到的。連長,你嗓子啞了,吃了潤潤喉嚨吧!”
說實在的,自從24日我連出擊開始,隻有前天晚上營長給了我一塊兩寸長的蘿卜,我已經幾天沒喝過一口水,喉嚨早就乾得煙熏火燎似的。不用說,戰士們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運輸員這些天在火線上跑來跑去,比我們更艱苦,就對他說:“你太辛苦了,還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涼水。”他非常固執,說什麼也不肯吃。其實誰都知道,通往後方的三裡路之內,是一滴水也找不著的。】
【......】
陳勇對天幕下的人們講道:這是一個真實故事,而且不是改編,在1952年冬,半島,我軍在上甘嶺陣地上粉碎了敵軍對這個陣地的大規模進攻,取得了殲滅兩萬五千人的勝利。在這次戰役中,白頭鷹為了攻占我軍在上甘嶺前沿兩個扼守的陣地,在43天的戰鬥中出動了大批兵力,向這個總麵積隻有3.7平方公裡的山頭上,傾瀉了290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山頭被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失敗了。在這次戰鬥中,我軍在給予敵人嚴重殺傷之後轉入坑道作戰,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不僅守住了坑道陣地,並且經常向敵軍發起反擊,大量地殺傷敵軍。戰鬥中湧現出許多的英雄事跡。《一個蘋果》寫的就是這次戰鬥中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在戰役進入第七天,我軍按照命令退回坑道,堅守坑道裡是一種怎樣的景象,15軍45師的隨軍攝影師采集真實資料)後來在他的書中這樣回憶,坑道裡空氣渾濁,毒氣凝固,汽油彈,火焰噴射器,炸藥包,敵人什麼武器都用上了,坑道裡的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彌漫,在坑道裡讓人窒息。
坑道裡最缺的是水,壓縮餅乾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是沒水喝,尿也很少,坑道裡令人窒息,坑道裡彈如雨下,範弗裡特原計劃僅用兩個營,在五天時間就可以拿下高地,可這場原計劃中的局部規模戰鬥,後來硬生生變成了雙方投入十多萬比例的著名戰役,一次次的失敗讓範弗裡特徹底瘋狂,這種瘋狂變成了排山倒海往我軍陣地傾瀉的彈藥,當時的陣地被火炮彈藥封鎖的連一隻蒼蠅都難以飛進去。
“這.....這就是戰場嗎?”一些人在聽多了說書先生講的千軍萬馬取敵軍首級的故事,多多少少會覺得戰場不過如此,可這一段描寫,實在是令他們難以接受,僅是想想就臉色慘白了,連連作嘔,這真的是人能堅持下去的環境嗎。
當時敵人炮火過於猛烈,我軍物資難以運輸上陣地,當時眾多的火線運輸員付出生命的代價,最多也就是向坑道內送去一些餅乾,可乾糧這種較輕便易攜帶的東西都難以運輸,更何況是水了。但為了維持坑道內戰士的補給,運輸隊硬著頭皮也要上,派上去一個班能活著進坑道的最多就13,有時候送一壺水就有數名戰士犧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後來的計劃是往上運蘿卜,這樣即可充饑又可以補充水分,而且保鮮時間久,可問題是蘿卜吃多了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燒心的症狀,就是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這非常影響戰力。最後先輩們就想到了蘋果,15軍軍長提出了,送進去一簍(筐)蘋果,計一次二等功,但是誰也沒想到運輸之路如此艱難,最終也隻送進去一個,就是課文裡的那個,就著一個還是彈藥運輸員在路上撿的,也就是說運輸蘋果的運輸員最後還是沒有成功進入坑道。
最後那個蘋果給了張計發。那一年26歲的張計發是負責駐守陣地的第15軍45師第135團七連連長,也是當年那個拿到蘋果的人,在文中寫到的“我”。連長把蘋果給了要一直用步話機喊話的通訊兵小李,小李卻把蘋果讓給了傷員小藍,小藍看到隻有一個蘋果,就把蘋果又讓給了要吹衝鋒號的司號員,司號員說什麼也不肯吃,轉手遞給了忙碌了幾天幾夜的衛生員,衛生員又把它遞給了自己日夜照顧的傷員小藍,蘋果轉了個圈,最後又回到連長手裡。
沒有人願意吃,或者說所有人都覺得應該給更有需要的人吃,以至於到後來要連長作一番動員,能夠趕走敵人奪回陣地的英勇戰士們,還消滅不了那一個小小的蘋果嗎,連長命令著大家來共同消滅這個蘋果,帶頭先吃了一小口,戰士們才肯用牙齒刮下一小塊。麵對這個寶貴的蘋果,每個人卻都深怕自己多吃,就這樣咬了一小口,然後一個挨一個地傳下去,轉了一圈,蘋果還剩下大半個,轉了幾圈,才消滅掉那一個小小的蘋果。
2021年6月15日,張計發老人因病醫治無效在河南信陽逝世,享年95歲。晚年他忘記了很多事,甚至包括自己的名字,但他看到蘋果就會落淚,他說那是他這一生吃的最甜的一個蘋果,也是最苦的一個蘋果。如今看到我們擁有如此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我不由得為我們軍工感到驕傲,一個蘋果的故事常駐心間,一個蘋果的故事也將不再發生。
喜歡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請大家收藏:()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