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新的科室,沒錯,陳勇輪轉到下一個科室了。這次陳勇待急診內科了。
天幕下,人們看著陳勇又往急診走,疑惑的問道:“之前不是待過急診嗎?”
“對啊,天天來一群掛彩的,或者骨頭斷的,好嚇人誒,怎麼又去那了”。
隨後陳勇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解釋。
急診內科與急診外科是急診醫學的兩大分支。急診內科主要處理非創傷性內科急症,比如說腦卒中、中毒,又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診內科主打一個通過介入的方式和藥物、監護等方式穩定病情,隻要穩定了,趕緊搖住院部人來接去住院。
急診外科則專注於創傷及需手術乾預的急症,骨折、嚴重燒傷或開放性傷口,外科嘛,側重點當然是手術了、小到清創、止血、固定等操作,大到緊急接斷指,或者急腹症闌尾炎、腸梗阻)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陳勇待的外科,他老師帶著他去做急症收上來的闌尾炎手術然後又去切一切痔瘡。而且陳勇待的醫院沒有細分出肛腸科,這意味著....,沒錯,陳勇要負責給做完手術的患者換藥或者給需要肛門用藥的病人上藥。
網上有人遇到過患者肛門括約肌功能暫時失控被噴的,陳勇運氣好,隻遇到過一個,而且感覺要出事的時候躲得快,嘿嘿。
天幕下,人們聽著陳勇的解釋。
“啊啊啊啊,好麻煩啊,分這麼細作甚”。
“這後人能分清楚嗎”。
“不知道,總有分不清的”。
其實陳勇很像說,沒必要記太清楚的,去了醫院,出了血,掛急診就對了,因為第一步是止血,要處理傷口,清創防感染。沒出血,那麼能站著進來的去門診,推進來的掛急診,急診內外科經常混在一起乾事,不確定直接問就是了,然後會有分診台的人引導是急診外還是急診內。
就在陳勇還覺得今天早上應該挺安全的,然後就來了個家屬。
“醫生,我那個掛急診內科還是急診外科啊”,一個家屬無視了外麵的分診台,直接進來問。
陳勇:“外傷嗎?還是....”。
“呃....內傷”,家屬想了想,卡頓了片刻的他最終說出了這麼一句。
“內傷?”,陳勇和剛趕過來的護士都愣了一下。
“有沒有傷口,有沒有出血什麼的”。
聽到醫務人員這麼一說,那家屬反應過來,連忙說是摔倒了可能是骨折了。隨後護士就讓他去急診外科了。
其實很多人一害怕或者緊張了就容易語無倫次的,又或者純粹就是糊塗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醫務人員喜歡引導式的對話,不然患者能扯很多很多東西。可這裡陳勇這種沒經驗的,一句話給人帶溝裡去了。
就比如這種場景,陳勇就真的經曆過。
沒經驗的年輕醫生:“老人家,你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之類的疾病啊”。
患者自信滿滿的回答:“這些都沒有,身體好著呢”。
醫生:“那有沒有長期服用什麼藥物啊”。
患者:“吃那個兩個瓜”。
醫生靠著經驗猜測:“二甲雙胍嗎”
患者:“對就這什麼瓜”。
說沒這些病,有有吃藥,那就隻能接著問咯,“那你為啥要吃呀?”
患者:“你看你這孩子不吃,我血糖不就高了嗎”。
“......”,年輕的醫生感覺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哎~~,血壓呢,血壓高不高,在家有沒有量”。
患者:“不高”。
醫生:“那桌子上這個硝苯地平是你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