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急診外科,晚班。陳勇看了一會書之後看困了,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在那發呆,在想自己該不該走臨床這條路,太糟心了。
其實正常來說應該是醫生護士看著的,但有陳勇這種傳話筒,值班醫生自然是去躺著休息了。此時天幕下,藥王孫思邈看陳勇一人“獨守空房”極其無聊,就想和他聊一聊,也順便問些問題。沒想到的是居然真的連上了,要知道平時因為時間太碎片化了,大多時間都沒理會他們,而晚上更多是躺著休息,看看劇,那種特彆長的劇。
孫神醫特彆想知道熱毒,或者說傷口該如何消炎、防止感染。上次陳勇刷到一個穿越者聯盟的視頻,有講解土法製作青黴素的步驟,可十幾分鐘的視頻陳勇看了半分鐘不到直接滑走了。
陳勇在了解後,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找出了那個視頻,但是在看之前,陳勇做了番免責聲明。
陳勇:“網上基本上的土法製作青黴素都是沒用的,而且包含錯誤步驟,視頻僅供娛樂,看看就得了,看完視頻後我解釋解釋,你們就會明白為什麼上次我會直接劃走了”。
然後陳勇再次說明這個法子是不可行的之後,點開了視頻。
【作為最早被發明出來的抗生素,在各式穿越作品中,青黴素可謂是理科穿越者必備的“神藥”,畢竟真要是成功造出這個藥,那可是功在千秋,會載入史冊的。失敗了給藥死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藥王孫思邈:“.....”,看到這個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那可是當頭一棒。
【製取青黴素的前期準備有三個方麵,青黴收集,製作培養液,製作活性炭。】
天幕下,雖然陳勇再三提醒這個方法不可取,但仍然有很多人在記錄。
“或許可以學的一些方法用在其他地方”。
“對,就像那些搞化學的搞著搞著弄出些“鹵水”,居然能讓毒鹽變的能吃”。隨著有人對物理、化學的專研,通過化學反應除雜,再蒸發過濾重結晶這一套居然摸索出來了。
“就是隻能造那麼一些,方法都出來了,鹵水居然沒法大量製造,那一樣樣材料前麵居然還有大量工序,唉~”,說這些的都是皇宮裡的記錄官,對一些東西也有所了解,而這也是讓他們再次感受到完整技術鏈的強大,那真是環環相扣。
“能將粗鹽提純就行了,至少味道好多了”。
其餘人聽到,讚同的點了點頭,而後很快將注意力放在了天幕上。
【步驟一、青黴收集:理論上隻要表麵能生成綠色的黴斑都可以作為青黴素的來源,腐爛的水果蔬菜,腐爛的木頭,受潮的布料等。但是綜合對比來講,柑橘類水果相對更適合,柑橘的表皮環境相對乾淨,雜質和有害微生物較少,其表麵生長的青黴產生青黴素的概率相對較高,且受展青黴素汙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很顯然,視頻並沒有打算解釋展青黴素,甚至可以說有意忽略,居然用一個相對較低來蓋過,所以陳勇簡單說了一下。
陳勇:“展青黴素是一由曲黴和青黴等真菌產生的一種次級代謝產物,有廣譜抗生素的特點,但是它的毒性作用強,研究人員已不再繼續其作為治療用途藥物的研究”。
“展青黴素對胃具有刺激作用,導致嘔吐、抽搐、腸道出血,也可能造成肺水腫導致死亡等等。而且展青黴素恰恰就廣泛存在於各種黴變水果中,其首先就是在黴爛蘋果中發現的”。
天幕下。
各朝各代的記錄官有些不理解什麼叫“廣譜抗生素特點”,但還是如實記錄,而且還特彆標注了毒性強,廣泛存在於黴變的水果中!!
【以上這一步尋找菌株的過程就相當於尋找良種,接下來就是播種,進行擴大培養,達到能製藥的規模。】
【步驟二、製作培養液:青黴素的培養液需要滿足四個方麵的營養需求,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因子。首先是碳源,理論上含有糖類的物質都可以作為碳原,比如將穀物如大米,小麥磨碎後煮成濃汁,穀物中的澱粉可以為青黴菌提供碳源,或者使用甘蔗汁。古代南方地區種植甘蔗較為普遍,富含著糖的甘蔗汁是很好的碳原材料。】
【氮源,蛋白質是重要的氮源,在青黴素發酵過程中,像黃豆粉等富含蛋白質的物質就是優質的氮源,微生物如青黴菌會分泌相應的蛋白酶來分解這些蛋白質並獲取其中的氮元素,以支持自身的生長和青黴素的合成。魚粉也是一種極好的氮源,此外尿素也是一種有機氮源它雖然不是蛋白質,但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無機鹽,如食鹽氯化鈉可以為培養液提供鈉和氯元素,通過燃燒植物得到的草木灰可以提供鉀元素,將貝殼斷燒後磨碎可得到碳酸鈣為培養液提供鈣元素。】
【生長因子,乙烯植物提取物可以提供生長因子,例如用新鮮的蔬菜,如菠菜,蘿卜葉榨汁,蔬菜之中可能含有維生素氨基酸等生長因子,有利於青黴菌的生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幕下,東晉,葛洪看著這個培養液的製造,揪著胡子:“這個培養皿聽起來倒是可行,但是又感覺有些不靠譜,那裡不靠譜呢?”葛洪感覺自己想到了,但是又差那麼一點。
道童在一旁說了一句:“師傅,這個東西怎麼定量啊,又不能像做菜一樣靠經驗加”。
葛洪一聽,瞬間意識到了,“對啊,這草木灰,貝殼什麼的又不是一成不變,可能你這次做的培養皿和下次做到就不是一個東西了,那培養出來的東西也有差距,南橘北枳,土壤不一樣,誰敢保證培養出來的就是自己想要的”。
這就是為什麼實驗室可行,不代表手工作坊可行。
【調製好培養皿後,培養容器建議選擇陶製容器,並且在使用前要洗淨晾乾,最好用開水燙煮一下,進行簡單消毒,這裡要注意一下,雖然古代的條件比較簡陋,但是我們還是要培養無菌操作的意識,實驗過程中要儘量保證操作工具的清潔,比如在使用前將竹片,陶製容器等工具用開水煮沸一段時間,利用高溫殺死部分細菌,然後將工具放在陽光下暴曬,紫外線可以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
天幕下,一眾有外科經驗,擅長處理金瘡的外科大夫皺著眉:“無法評價這個消毒過程”。
孫思邈:“現在開發的橡膠密封圈製造高壓鍋倒是可以實現高溫高壓滅菌,雖未達到後世標準,但也比開水煮一煮效果好吧,而且這個太陽光下暴曬,你.....確定?這置灰塵等物於何地啊”。
“若是落了隻蒼蠅上去卻始終沒人發現,就老實了”。
一旁的好友說道:“那就得先造出玻璃箱才行啊,還得是無色的”。
“......”
【三、製作活性炭,可以把硬木或者果殼放進有氣孔的金屬容器中,用明火乾燒芝士鍋裡不再冒煙,待其冷卻後用冷水清洗掉灰塵雜質,瀝乾水分,將木炭磨成粉,再將炭粉風乾即可得到活性炭,到此我們就完成了所有的前期準備,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培養青黴菌了。】
【將收集到的青黴放入調好的培養液中,在25c左右的環境下培養,一周左右讓青黴菌大量繁殖。】
【接下來第一步過濾培養液,取一個乾淨的容器,如玻璃容器或瓦罐,在漏鬥口放著一塊棉花,將培養液通過漏鬥過濾到容器中,以濾出培養液中的雜質和菌絲等,第二步萃取青黴素,往過濾後的培養液中倒入三倍,餘培養液體積的菜油,然後充分攪拌,直至液體分成三層,上層是溶於油的脂溶性物質,中間是不溶於水,也不溶於油的物質,下層則是青黴素以及其他水溶性物質】
【小心地將上麵兩層液體舀出,隻留下最下層的水狀物質,第三步吸附與提純,在留下的水狀物質中,加入事先製作好的活性炭粉,直至活性炭粉吸乾所有液體,接著用少量蒸餾水洗炭,再注入酸性水之後,再注入堿性水,得到的液體再用放了棉花的漏鬥過濾一次,得到的液體即為青黴素溶液。】
【最後是檢驗藥效,將製取得到的青黴素溶液,滴入含有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中,蓋上蓋子等待幾天,如果溶液周圍出現圓圈,說明青黴素已經成功,將病菌祛除及製取的青黴素有藥效,反之則說明沒有藥效,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直接做動物實驗。】
看到這些,眾人對提取成功已經不抱希望了。
唐朝,李世民:“這個加點酸性水之後,再注入堿性水,加多少啊,多酸的水也沒說,還有得到的液體再用放了棉花的漏鬥過濾一次,這麼粗糙的過濾裝置最多過過泥沙吧”。
棉花,或者說白疊子這種東西李世民他們是早就知道了其中的妙用,但也正是了解,才對這種過濾表示懷疑。
長孫皇後:“臣妾記得講發現病毒的那個故事裡,很多事就是因為過濾裝置不起作用導致的,如此粗糙的過濾手段,怕是起不到什麼效果”。
李世民嗯了一聲,此前還在想能不能造出這種神藥,現在看來前置工業條件太多了,反正土法製作可能性不大,更不太可能靠著這種方法搓出來給家人治病,這可是入血的藥物啊,充滿雜質的東西他可不敢用。
其實這些還隻是比較容易發現的問題,陳勇打算講一講更嚴重的問題。
喜歡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請大家收藏:()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