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菲是在周日的清晨收拾好行李的。阿妹幫她把曬乾的槐花裝進行李箱——那是前幾天她和孩子們一起在山上摘的,說是讓她帶回北京,給王劍和念菲嘗嘗山裡的味道。院子裡的梨樹在晨光下泛著淡淡的綠意,幾隻母雞依舊在牆角啄食,一切都和她剛來的時候一樣,卻又好像多了些不一樣的溫度。
“葉老師,真的不再多待幾天嗎?”阿妹幫她拉上行李箱拉鏈,語氣裡滿是不舍,“等下周梨熟了,我還想讓你嘗嘗我們家的梨呢。”
葉菲蹲下身,抱了抱阿妹的小女兒妞妞——那個前幾天被她係上圍巾的小女孩,此刻正攥著她的衣角,大眼睛裡滿是依戀。“下次我一定來,”葉菲笑著說,“等新學校建好了,我還要來給孩子們上課呢。”
村長牽著老黃牛送她到村口,孩子們也都來了,手裡拿著自己畫的畫,有的畫著新學校,有的畫著向日葵,還有的畫著葉菲和他們一起放風箏的場景。“葉老師,你一定要回來呀!”紮羊角辮的小女孩仰著小臉說,手裡還拿著一個用草編的小兔子。
葉菲接過小兔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包裡,眼眶有些濕潤:“我會的,你們要好好讀書,等我回來的時候,要看到你們的好成績。”
車子緩緩駛離村寨,葉菲從車窗裡看著孩子們的身影漸漸變小,直到消失在山路的拐角。她拿出手機,終於有了穩定的信號,趕緊給小張打了個電話:“小張,我今天回北京,下午就能到公司。那個想資助我們公益基金的企業,你把聯係方式發給我吧,我回來就和他們聯係。”
“葉姐,太好了!”小張的聲音很興奮,“對方是一家做教育科技的公司,叫‘啟智教育’,他們的負責人說想和你聊聊資助的具體事宜,還說可以提供一些教學設備給山區的學校。”
掛了電話,葉菲靠在座椅上,看著窗外連綿的群山。山裡的日子雖然艱苦,卻充滿了溫暖與希望,孩子們的笑容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她的公益之路。她想起那個被瓦片砸傷手的小男孩,心裡暗暗祈禱,希望施工隊能儘快趕到,把老祠堂修繕好,讓孩子們能在安全的環境裡讀書。
下午三點,葉菲抵達北京。她沒有回家,直接去了公司。小張已經在辦公室等她了,手裡拿著一疊資料:“葉姐,這是‘啟智教育’的資料,他們的負責人叫李哲,明天上午想和你在公司麵談。”
葉菲接過資料,認真地翻看著。“啟智教育”成立於五年前,主要做教育科技產品研發,還開展了很多公益項目,幫助貧困地區的學校改善教學條件。“這家公司看起來不錯,”葉菲點點頭,“明天麵談的時候,我們重點聊聊資助的金額和教學設備的捐贈事宜,爭取能儘快落實,讓山區的孩子們早點用上新設備。”
小張點點頭:“好的葉姐,我已經把我們公益基金的項目資料整理好了,明天一起帶過去。”
晚上回到家,家裡空蕩蕩的,王劍在柏林,念菲在慕尼黑,隻有客廳的台燈還亮著,像在等她回家。她放下行李箱,走進廚房,想煮點粥喝,卻發現冰箱裡還有王劍臨走前買的牛奶和麵包,還有念菲留下的一張便簽:“媽,牛奶在冰箱裡,記得熱了再喝,我在慕尼黑一切都好,你放心。”
葉菲笑著拿起便簽,貼在冰箱上,然後熱了牛奶,又烤了麵包。吃晚飯的時候,她給王劍打了個視頻電話,王劍剛開完會,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卻依舊笑著:“菲兒,你回來啦?山裡的情況怎麼樣?”
葉菲把山裡的情況跟王劍說了說,還給他看了孩子們畫的畫:“孩子們都很可愛,就是學習條件太艱苦了。不過還好,有企業想資助我們,明天我就和他們麵談,爭取能為孩子們爭取更多的幫助。”
王劍看著畫,眼裡滿是溫柔:“辛苦你了,菲兒。你放心,我這邊工作也很順利,客戶會議很成功,馬克還說要給我們發獎金呢。等我忙完這陣子,就回北京看你。”
掛了電話,葉菲收拾好廚房,走進書房。她拿出筆記本,把這次在貴州的考察情況詳細地記錄下來,還寫下了下一步的工作計劃:聯係“啟智教育”落實資助事宜、跟進施工隊修繕老祠堂、統計山區學校需要的教學設備……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深夜。
第二天上午九點,李哲準時來到葉菲的公司。他看起來三十多歲,穿著一身休閒西裝,笑容很溫和。“葉老師,久仰大名,”李哲伸出手,“我早就聽說過你的公益事跡,很佩服你的堅持。”
葉菲握住他的手,笑著說:“李總過獎了,我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感謝你們公司願意資助我們的公益基金,幫助山區的孩子們。”
坐下後,李哲拿出一份資助方案:“葉老師,我們公司計劃每年給你們公益基金捐贈五十萬元,用於山區學校的修繕和教學設備的采購。另外,我們還可以為山區的學校提供一些我們公司研發的智能教學設備,比如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學習。”
葉菲很驚喜,五十萬元加上智能教學設備,對山區的學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太感謝你們了,李總!”葉菲激動地說,“有了這些資助,我們就能更快地改善山區學校的教學條件,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
李哲笑了笑:“我們也是希望能為教育事業出一份力。不過,我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他頓了頓,“我們希望能在資助的學校裡設立‘啟智班’,用我們的智能教學設備開展教學試點,並且我們公司的員工可以定期去學校做誌願者,幫助孩子們學習。”
葉菲想了想,設立“啟智班”既能讓孩子們體驗到新的教學方式,又能讓“啟智教育”的員工參與到公益中來,是個不錯的主意。“沒問題,李總,”葉菲點點頭,“我們可以先在貴州的苗族村寨試點,等效果好了,再推廣到其他山區學校。”
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合作意向,簽訂了資助協議。送走李哲後,葉菲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她給村長打了個電話,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村長在電話裡很激動:“太好了葉老師!孩子們知道了肯定會很高興的!”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下午,葉菲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啟智教育”的員工打來的,說李哲在回公司的路上突發急性闌尾炎,已經被送到醫院做手術了,資助的款項可能要推遲幾天才能到賬。
葉菲很擔心:“李總現在情況怎麼樣?有沒有危險?”
“醫生說手術很成功,沒有危險,就是需要住院觀察幾天。”員工說,“葉老師,實在不好意思,資助款項的事可能要等李總出院後才能處理。”
“沒關係,”葉菲說,“你讓李總好好休息,款項的事不著急,等他康複了再說。”
掛了電話,葉菲有些無奈,本來以為能儘快落實資助款項,沒想到會出這樣的意外。但她也知道,急不來,隻能等李哲康複後再處理。她拿出手機,給施工隊打了個電話,讓他們先去貴州的苗族村寨,先對老祠堂進行簡單的修繕,確保孩子們上課安全,等資助款項到賬後,再進行全麵的改造。
與此同時,柏林的王劍正麵臨著新的挑戰。
周一早上,馬克把王劍叫到辦公室,手裡拿著一份文件:“王先生,總公司給我們分公司安排了一個新任務,要和一家德國的教育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一款針對中國市場的在線教育產品。總公司希望你能負責這個項目,因為你了解中國市場,而且有豐富的市場經驗。”
王劍接過文件,認真地看著。這家德國教育科技公司叫“智慧教育”,在歐洲很有名,主要做在線教育平台研發。“馬克先生,這個項目的難度很大,”王劍皺了皺眉頭,“在線教育產品的研發需要跨文化協作,而且中國市場和德國市場的需求差異很大,我們需要深入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才能開發出合適的產品。”
“我知道難度很大,”馬克說,“但這是總公司的決定,而且這個項目對我們分公司很重要,如果能成功,我們的市場份額會大幅提升,也能避免被合並的風險。總公司給我們的期限是半年,我們需要儘快組建團隊,開始項目研發。”
王劍點點頭:“好的,馬克先生,我會儘力做好這個項目。我需要莉娜和湯姆加入我的團隊,莉娜熟悉德國市場,湯姆對產品研發很有經驗,有他們的幫助,項目會更順利。”
“沒問題,”馬克說,“我已經跟他們溝通過了,他們都願意加入你的團隊。另外,‘智慧教育’的項目負責人會在周三來我們公司,和你對接項目事宜,你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