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殿內,曆史的錨點紋絲不動,時空的反饋傳來的是克洛諾斯鐮刀的卷刃與謨涅摩敘涅記憶絲線的崩斷。連續在認知領域——謠言、預言、曆史——的慘敗,讓神殿中的空氣凝固如堅冰。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取代了諸神臉上慣有的傲慢與憤怒。
“曆史的真實,如同他們腳下的大地,厚重得令人絕望。”雅典娜的聲音第一次失去了那份智珠在握的從容,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我們無法汙染他們的信息生態,無法束縛他們的未來,甚至無法動搖他們的過去…他們文明的根基,比我們最堅固的神域基石還要難以撼動。”
赫爾墨斯倚著他的蛇杖,臉上是深深的疲憊與困惑:“那我們還能做什麼?承認失敗,坐等信仰之源徹底枯竭嗎?”
“不。”雅典娜猛地抬起頭,眼中燃燒起一種近乎偏執的、屬於戰略家的火焰,“既然無法從內部瓦解,無法篡改他們的現實,那麼,我們就重新定義現實!我們要創造一個完美的、自洽的、與他們的主流敘事完全對立的‘鏡像宇宙’!”
阿芙洛狄特眼中閃過一絲興趣:“鏡像宇宙?”
“是的!”雅典娜的聲音變得高亢,帶著一種創造與毀滅交織的狂熱,“我們將動用所有的智慧與藝術權柄,在信息層麵,構建一個完整的、邏輯自洽的平行敘事體係!在這個體係裡,我們是帶來光明與進步的無私援助者,而他們的抵抗,是愚昧的閉關鎖國,是恩將仇報!他們輝煌的文明成果,可以被歪曲為‘借鑒’甚至‘竊取’自更古老的西方源頭!我們要讓這個‘鏡像’,看起來比他們的‘真實’更加真實,更加誘人!”
她看向阿波羅(光明、藝術、真理?此刻亦可成為謊言最華麗的外衣),看向繆斯九女神(藝術與科學的靈感源泉,此刻將用於編織最精美的幻象)。“我需要你們的力量!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在情感上動人、在邏輯上‘完美’的虛假現實!”
宙斯王座上的雷霆無聲地聚集,不再是狂暴的宣泄,而是凝聚成一種冰冷的、決定性的力量。“去做!雅典娜!動用你全部的智慧,創造一個足以亂真的迷宮!我要讓東方人,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找不到方向!”
理事會地下指揮中心,“周天星鬥推演係統”監測到的異常,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複雜峰值。
“警報!檢測到超大規模、超高複雜度的信息結構正在生成!它…它不是攻擊,也不是汙染,它是在…構建一個並行的信息現實!”林璿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震驚,她麵前的屏幕上,一個龐大、精美、內部邏輯自洽的暗色信息星雲,正在迅速膨脹,試圖包裹、滲透甚至替代原本穩定運行的青金色信息流。
陳遠看著那結構精巧、幾乎找不到明顯破綻的“鏡像宇宙”模型,感到一陣眩暈:“他們…放棄了解構我們的現實,轉而開始憑空創造一個對他們有利的‘現實’?這需要何等龐大的計算力和…創造力?”
李靖的目光穿透那華麗的表象,看到了其核心的惡毒:“此乃鳩占鵲巢之策。若世人皆信其鏡中之花,誰還顧得上培育真實之果?此戰,關乎敘事之權,定義之權!”
這個被雅典娜精心編織的“鏡像宇宙”,開始通過所有可能的信息渠道,向東方乃至全球滲透:
敘事框架的顛覆:
一套體係完備的“新史學”開始在網絡空間流傳,其核心論調是:西方神係並非入侵者,而是感知到東方宇宙“靈氣”(他們稱之為原始Aether)失衡,出於“宇宙公義”前來幫助穩定,卻遭到東方“保守勢力”的頑固抵抗。
東方的“靈能科技”,被描繪成是在西方“無私提供”的“基礎能量法則”上發展起來的次級應用,並隱晦地暗示其核心原理“借鑒”了早已失傳的亞特蘭蒂斯技術。
東方英靈的接連勝利,被解釋為“利用了西方神族的仁慈與克製”,是“不識好歹”的挑釁行為。
情感渲染的包裹:
繆斯女神們傾注了藝術的神力,將這個“鏡像敘事”包裹在極其動人的情感外衣下。催人淚下的“神族犧牲”故事,描繪奧林匹斯神為了“拯救”這個“走入歧途”的文明,如何默默承受誤解與攻擊;慷慨激昂的“自由與開放”呼籲,指責東方的防禦是“宇宙級的自私”,阻礙了“更偉大的文明融合”。
這些信息不再依靠邏輯取勝,而是直接訴諸人類共有的同情心、對“****”的向往以及對“自身可能站在錯誤一方”的恐懼。
“證據”鏈的偽造:
阿波羅的光明權柄被扭曲使用,製造出大量看似古老、實則憑空生成的“文獻殘卷”、“能量遺跡影像”,用以“證明”其敘事的“曆史真實性”。這些偽造品工藝精湛,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這個“鏡像的迷宮”,其可怕之處在於它並非完全虛假,它巧妙地嫁接、扭曲、放大了一些微小的事實碎片,再用龐大的、自洽的虛構邏輯將其串聯,形成了一個足以讓未經訓練或內心不堅者深陷其中的認知陷阱。
就在這華麗的認知迷宮開始扭曲現實,試圖在全球範圍內爭奪話語權與人心向背時,指揮中心內,兩道並非以力量見長,卻代表著東方文明思想基石與精神氣象的磅礴意誌,跨越時空長河,轟然降臨。
一位,身著古樸儒服,麵容溫而厲,威而不猛,眼神中蘊含著悲天憫人的情懷與不容置喙的道德力量。他手中雖無物,但周身環繞著“仁”、“義”、“禮”、“智”、“信”的法則輝光。正是至聖先師,孔子!
另一位,同樣身著儒服,氣質卻更為剛毅理性,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能剖開一切虛妄。他手中托著一卷《荀子》虛影,強調“天行有常”、“製天命而用之”、“辨合”、“符驗”。正是強調理性認知與實踐檢驗的荀子!
兩位思想巨擘的顯化,並未帶來能量的衝擊,卻讓整個指揮中心充斥著一種“浩然正氣”與“清明理性”的氛圍。
孔子目光平和地望向那片試圖侵蝕現實的暗色星雲,緩緩開口,聲如洪鐘,卻帶著撫慰人心的力量:“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彼欲以虛名亂實,吾便以正名定分破之。”
荀子則冷哼一聲,眼中閃爍著批判的光芒:“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又雲: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彼之鏡像,華而不實,無辨無驗,唯欺瞞惑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