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陽懷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跟隨李大人來到私塾的書房。
書房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墨香,牆壁上掛著幾幅古樸的字畫,書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儒道典籍,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
李大人示意楚陽坐下,自己則緩緩走到窗前,背手而立,片刻後才轉過身來,目光溫和地看著楚陽,說道:“孩子,方才聽了你的見解,本官深感欣慰。你對儒道的理解,遠超同齡人,實乃難得的可造之材。”
楚陽連忙起身,恭敬地說道:“大人謬讚,學生不過是多讀了些書,有些自己的淺見罷了,與真正的儒道大家相比,還相差甚遠。”
李大人笑著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說道:“你無需自謙。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對儒道有這般深入的研究,著實不易。你且與本官說說,你是如何走上鑽研儒道之路的?”
楚陽微微低頭,陷入回憶,緩緩說道:“大人,學生自幼父母雙亡,靠著幫鄰裡做些雜活勉強維持生計。
偶然間,學生得到一本《儒道啟蒙》,自此便被儒道的智慧深深吸引。
為了能多學些知識,學生每日去集市幫張屠夫搬肉,換取幾個銅板,隻為能買些粗糙的紙張記錄自己的感悟。
後來,幸得私塾陳夫子賞識,給了學生一個旁聽的機會,學生這才有了更多學習儒道的機會。”
李大人靜靜地聽著,眼中流露出一絲憐憫與讚賞,說道:“如此艱辛,你卻從未放棄,這份堅持與毅力,令人欽佩。那在你學習儒道的過程中,可有遇到什麼特彆的困難?”
楚陽思索片刻,說道:“大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感自身學識淺薄,許多高深的儒道理念難以參透。
而且,學生能接觸到的書籍有限,遇到困惑時,常常找不到人請教。就像之前學生得到一本《儒道靈蘊》,書中內容深奧難懂,若非陳夫子耐心講解,學生恐怕至今都難以領悟其中精髓。”
李大人微微點頭,說道:“這確實是個問題。儒道博大精深,若無良師引導,僅憑自己摸索,確實困難重重。不過,你能主動尋求幫助,虛心向學,這便是極好的。”
接著,李大人又與楚陽探討了一些儒道在當下社會中的應用問題,楚陽都能結合青岩鎮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李大人越聽越驚喜,心中對楚陽的喜愛又多了幾分。
談話間,李大人突然話鋒一轉,說道:“楚陽,以你的才華,不應局限於這小小的青岩鎮。
本官願意資助你進入縣城的書院學習,那裡有更豐富的藏書,更優秀的夫子,能讓你在儒道之路上走得更遠。你意下如何?”
楚陽聽到這個消息,心中猛地一震,一時間,驚喜、猶豫、擔憂等各種情緒湧上心頭。
他抬起頭,看著李大人,眼中滿是複雜的神色,說道:“大人厚愛,學生感激不儘。能去縣城書院學習,是學生夢寐以求的事。
隻是……學生舍不得青岩鎮的陳夫子、李伯,還有那些熟悉的鄉親們。
而且,學生對未來的書院生活充滿了未知和擔憂,不知自己能否適應。”
李大人看著楚陽,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你要明白,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能讓你實現自己的抱負。
至於你的擔憂,無需過多顧慮。書院裡皆是熱愛儒道之人,隻要你潛心學習,定能融入其中。
你若去了書院,日後有所成就,也可為青岩鎮增光添彩,這也是對鄉親們的一種回報。”
楚陽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李大人所言極是。
這確實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可心中的不舍與擔憂卻如同一團亂麻,難以解開。
許久,楚陽緩緩抬起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說道:“大人,學生願意聽從您的安排,去縣城書院學習。學生定當努力,不辜負大人的期望。”
李大人欣慰地笑了,說道:“好,如此便好。你回去準備準備,過幾日便隨本官一同前往縣城。”
楚陽起身,再次向李大人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多謝大人栽培,學生定銘記於心。”
當楚陽走出書房時,陽光灑在他身上,仿佛整個人都開始發起光來。
喜歡儒道聖途請大家收藏:()儒道聖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