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陽翹首以盼中,清風書院的第一堂課——儒道經義講解,終於拉開了帷幕。
清晨,楚陽早早起身,精心整理好自己的儒袍,將筆墨紙硯整齊地放入竹製書匣,懷著崇敬與期待,匆匆趕往講學堂。
講學堂坐落在書院的核心區域,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彰顯著古樸與莊重。
巨大的匾額高懸於門楣之上,上書“明理堂”三個鎏金大字,在朝陽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向學子們訴說著知識的神聖與莊嚴。
走進講學堂,裡麵已經坐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他們或低聲交談,或閉目養神,或翻閱著手中的書籍,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知識的渴望。
楚陽在後排尋了個空位坐下,目光好奇地打量著四周。
講學堂的牆壁上,繪滿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畫,記錄著曆代大儒的傳奇事跡和儒道發展的輝煌曆程。
從孔子周遊列國傳播儒道思想,到孟子雄辯天下弘揚仁義之道,每一幅壁畫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讓楚陽看得如癡如醉。
不多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上講台。
他身著一襲素色長袍,寬袍大袖隨風飄動,手中握著一把古樸的折扇,臉上帶著和藹而又莊重的神情。
這便是授課的夫子,聽聞他在儒道經義的研究上造詣極深,在書院中備受敬重。
夫子輕輕將折扇展開,輕咳一聲,原本喧鬨的講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夫子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有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在講堂中回蕩:“儒道者,天地之大道,人生之至理也。自上古傳承至今,曆經無數歲月,其蘊含的智慧與力量,無窮無儘。”
他緩緩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儒道經義”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千鈞之力。
接著,夫子開始深入淺出地講解儒道經典中的奧義。他從《論語》中的“仁、義、禮、智、信”講起,將儒家的核心思想剖析得淋漓儘致。
他的講解旁征博引,不僅引用了大量的經典原文,還結合了曆史典故和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枯燥的經義變得生動有趣。
楚陽聽得如癡如醉,完全沉浸在儒道知識的海洋中。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夫子,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重點,仿佛生怕遺漏了任何一個字。
然而,並非所有學子都如楚陽這般專注。
坐在後排的趙宇,正和他的幾個跟班交頭接耳,臉上掛著玩世不恭的笑容。
他們對夫子的講解置若罔聞,小聲地談論著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時不時還發出一陣哄笑,打破講堂的寧靜。
夫子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滿,但他並未過多指責,隻是輕輕搖了搖頭,繼續耐心地講解著。
可趙宇等人卻並未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趙宇故意將書本扔到地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引得不少同學紛紛側目。
夫子停下講解,目光嚴肅地看向趙宇,說道:“趙宇同學,此處乃講學堂,是傳播知識、領悟儒道之地,請你尊重課堂,尊重學問。”
趙宇懶洋洋地站起身,臉上帶著一絲不屑,說道:“夫子,這些經義我們早就爛熟於心,何須再聽你講。”
他的跟班們也在一旁附和著,發出陣陣哄笑。
夫子麵色一沉,嚴厲地說道:“儒道經義,博大精深,窮其一生,亦難以參透萬一。你如此輕視,是對儒道的褻瀆。”
趙宇卻不以為然,隻是漫不經心地拱了拱手,敷衍道:“是,夫子教訓得是。”
說罷,便又大咧咧地坐下,繼續與跟班們嬉笑打鬨。
夫子無奈地歎了口氣,深知這些世家子弟平日裡驕縱慣了,難以管教。
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調整情緒,繼續講解課程。
楚陽看著這一幕,心中氣憤不已,但他深知自己人微言輕,隻能將這份憤怒化作學習的動力,更加專注地聆聽夫子的教誨。
在夫子的講解聲和趙宇等人的喧鬨聲中,這堂儒道經義課緩緩落下帷幕,但楚陽對儒道的探索之旅,才剛剛開始。
喜歡儒道聖途請大家收藏:()儒道聖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