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理清晰,證據確鑿。
他言語之間。
既點明了燕王行為的過失在於受蒙騙。
更著重強調其“憂心兄長”、“重情重義”的本心。
將一場可能引發朝堂地震的“藩王窺伺儲位”危機,巧妙化解成了“小人作祟,兄弟情深”的戲碼!
一番陳述,邏輯嚴密,情理交融。
既保全了皇家顏麵。
又彰顯了他作為兄長和儲君的寬厚與明察。
那股自然而發的沉穩氣度與掌控局麵的能力,讓許多原本還對太子能力有所疑慮的老臣暗暗點頭!
朱元璋聽著,臉上適時地露出了震怒之色,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道:“好一個妖僧!”
“竟敢如此離間天家,其心可誅!”
“幸虧標兒你洞察入微,處置果斷,否則咱險些冤枉了老四,釀成手足相殘之禍!”
他話鋒一轉,看向朱棣,語氣依舊帶著餘怒,卻多了幾分恨鐵不成鋼!
“老四!你念及兄弟之情,其心可嘉,但違背旨意,擅離封地,終究是錯!”
“咱罰你禁足府中十日,靜思己過!”
“你可服氣?”
朱棣躺在榻上,心中五味雜陳。
既有被“證明清白”的複雜慶幸,更有對這位大哥手段的深深忌憚!
他掙紮著想要起身謝恩,被朱元璋揮手製止,隻能虛弱地應道:“兒臣……領旨謝恩,心服口服。”
皇帝和太子一唱一和,已然將此事定性。
那些原本彈劾得起勁的禦史們,眼見“鐵證”如山,太子又親自出麵定調,哪裡還敢再多言?
紛紛縮回了隊列之中,暗自慶幸剛才沒有把話說得太絕。
劉伯溫站在文官隊列中,垂眸不語,心中卻是波瀾起伏!
此事環環相扣,最終完美收場。
這背後若沒有葉凡那神鬼莫測的手段推動,他絕不相信。
就在眾人以為風波已平之際,朱標卻並未退下。
他再次拱手,聲音提高了幾分,清晰地傳遍大殿:“父皇,兒臣還有一事啟奏!”
還有事?
百官和皇子們剛剛放鬆的神經再次繃緊。
朱標目光掃過滿朝文武,最終落在那些身著蟒袍的勳貴和藩王身上,語氣變得堅定而充滿力量!
“值此新都搬遷,萬象更新之際,兒臣以為,國都乃一國之本,其衛戍必須萬無一失!”
“更兼我大明立國未久,四方或有未靖,北元殘餘猶在窺伺!”
“兒臣有意,借此良機,組建三支直屬朝廷,裝備精良,戰法新穎的強軍!”
“一則為固守新都國門,二則為震懾四方宵小,三則……”
“亦為將來若有契機,行開疆拓土,揚我大明國威之責!”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太子朱標,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向來是溫文爾雅,仁德寬厚的形象!
主動提出要組建如此規模的直屬強軍,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這與他往日的性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讓文武百官和諸位皇子都感到一陣強烈的不安和不對勁!
這不再是那個他們熟悉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揣摩其心意的太子了!
就連早有心理準備的朱元璋,此刻也配合地露出了恰到好處的驚訝和興趣。
他身體微微前傾,臉上帶著開懷的笑容,仿佛聽到了什麼大好消息。
“好!好!好!”
朱元璋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撫掌笑道,“標兒啊!”
“咱一直就有這個心思,想讓你多接觸軍務,曆練曆練,奈何你以前總以政務繁忙推脫。”
“今日你能主動提出此議,更是為了新都和江山社稷著想,咱心甚慰!”
他目光炯炯地掃向以湯和、徐達為首的淮西勳貴集團。
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
“此事,咱準了!”
“爾等皆是跟著咱刀山火海裡殺出來的老兄弟,標兒是咱的繼承人,也是你們看著長大的侄兒後輩!”
“他如今要建軍,你們這些做叔伯的,必須給咱全力支持!”
“要人給人,要裝備給裝備,不得有誤!”
皇帝金口一開,直接把話釘死!!
湯和等人心中縱然有一萬個不願意放出手中的精銳兵權,此刻也隻能將苦水往肚子裡咽。
臉上擠出恭敬的笑容,連連躬身應和:“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定當竭儘全力,輔佐太子殿下!”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底下那些臉色變幻不定的藩王兒子們,補充道:“還有你們!”
“標兒組建新軍,乃是為了大明江山!”
“你們各個封地之中,若有勇武善戰,忠誠可靠的精銳之士,也需無條件推薦,配合太子遴選!”
“不得藏私!”
這一下,連藩王們的退路也被堵死了。
秦王、晉王等人麵麵相覷,心中駭然。
大哥此舉,是要將天下最精銳的兵員都集中到他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