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九帶著梁王的人來怡紅院時,時念早有預料,當下便按各人所長分了崗位。
懂拳腳的跟著念一守門口、維持秩序,會算賬的去賬房幫襯張珂源。
連幾個手腳麻利的,都被分到後廚給吳嬸打下手。
一開始,院裡的人對這些陌生漢子還有些拘謹。
姑娘們練聲時見了他們會下意識避開,念一他們也總覺得外人礙眼。
可沒幾日,磨合便見了成效。
門口有梁王的人鎮著,再沒人敢來鬨事;
賬房多了幫手,張珂源也不用熬夜對賬;
後廚添了人手,吳嬸終於能騰出手研究新菜式。
一來二去,眾人反倒生出了幾分默契。
可讓時念沒料到的是,賬房那邊竟先出了岔子。
她早定下“每七日查一次賬”的規矩,今日正好是第七日。
可當她接過張珂源和梁王派來的賬房何源遞來的賬簿時,隻覺得腦仁兒疼。
兩人用的都是傳統的中式流水賬,一頁頁記著“今日買麵粉五斤,花銀三錢”“雅間營收五十兩”……
條條分明是分明,可要彙總七日的收支,得對著密密麻麻的字一個個加,費時又容易錯。
時念丟下賬本,揉了揉眉心:
“從今日起,你們倆跟著我學新的記賬方法。”
張珂源和何源對視一眼,都沒說話,可臉上的不情願藏都藏不住。
等時念拿出紙筆,開始畫表格、寫阿拉伯數字時,兩人更是心不在焉。
何源覺得這是旁門左道,張珂源則覺得自己做了十年賬房,沒必要學這些花架子。
時念很快察覺到兩人的敷衍,停下筆,語氣沉了沉:
“有話不妨直說,彆在這兒擺臉色。”
何源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開口:
“念姐,古往今來記賬都是用流水賬,從沒出過差錯。”
“您這新法子看著花哨,萬一算錯了,主子那邊……”
他沒說完,可意思很明顯——
怕時念用新方法做手腳,虧了給梁王的三成收益。
張珂源雖沒吭聲,卻悄悄低下了頭,顯然也不願意去學習新的記賬方式。
時念沒動氣,反而把自己最初記的賬本拿出來,攤在兩人麵前。
“你們看,我記的賬,一張紙能寫清當日所有收支,這列是支出項,旁邊標著金額;”
“這列是營收,分卡座、雅座、雅間寫得明明白白。”
她指尖點著表格裡的數字:
“你們算七日營收,得翻七頁紙,一個個加;”
“我用這表格,把每日營收填進去,一眼就能看出總數,連算盤都不用打。”
說著,她拿起張珂源第一日的賬本。
當著兩人的麵,用阿拉伯數字快速算出當日收支,和張珂源算的結果分毫不差,速度卻快了三倍。
“有時候,新的事物出現未必就是壞的。”
時念語氣緩和下來:
“咱們怡紅院現在正是忙的時候,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對賬上,不如學個省時的法子,多盯著點營收,不好嗎?”
兩人看著表格上清晰的數字,老臉瞬間紅了。
原來這新方法竟這麼好用,他們剛才還懷疑時念,實在是小家子氣了。
“念姐,我們錯了,現在就跟您學!”
時念笑了笑:“知錯就改就好。”
“以後有疑問直接說,彆憋在心裡擺臉色,我脾氣再好,也架不住你們一直給我添堵。”
兩人連忙應下,捧著時念畫的表格回去研究了。
阿拉伯數字就十個,表格也簡單,以他們的賬房功底,用不了幾日就能上手,時念倒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