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威繞著模型區走了一圈,每塊標簽都仔細看了,點頭道:
“這樣就周全了,使臣們來了既能看模型,又能懂意義,才算真正展示咱們的民生成果。”
時念望著貼好標簽的模型區,心裡踏實不少。
雖出了小疏漏,但好在及時發現,大家一起幫忙很快就解決了。
暖夏扶著她的胳膊:
“今日忙了一天,該歇會兒了。”
陸襄跑過來,舉著剛貼好的標簽:
“念姨姨,你看我貼的平不平?”
阿福擦了擦額角的汗,指著模型裡的糖畫攤:
“明日咱們把糖畫攤的價格標簽也加上。”
眾人都笑起來,夕陽的光落在標簽上,泛著暖融融的光。
陳立威帶著差役離開時,特意叮囑:
“明日我讓文書把模擬中發現的問題整理成清單送來,咱們再細化休憩區的茶水安排。”
時念應下,送他們到巷口,回頭望了望院裡亮起來的燈籠。
每一次細致打磨,都是為了文盛之會順利舉辦,讓各國使臣真正看到南齊的民生溫度與文化誠意。
初六。
晨光漫過春螺巷的青石板,把巷口的老樹影子拉得老長。
怡紅院春螺巷舊址的“民生議事區”早已熱鬨起來,石桌旁圍滿百姓。
有的攥著皺巴巴的提案紙,有的捧著剛從地裡拔的麥苗,空氣裡飄著泥土的清冽。
今日是議事日,大家要商量“春種糧種不夠”的事。
連順天府的小吏都早早來,坐在角落石凳上記錄。
時念剛在模型區核對完西疆牧場模型的雙語標簽,就見十四從巷口跑進來,喘著氣道:
“念姐!北徐的文化參讚來了,就在院門口,說是提前來考察!”
“這麼快?”
時念有些意外,按鴻臚寺的消息,北徐使臣該三月初才到,沒想到參讚提前來了。
她連忙整理自己的儀容,讓晚晴去通知阿福,自己快步往院門口走。
剛到門口,就見三個穿北徐服飾的人站在怡紅院大門前。
為首的參讚約莫四十歲,穿玄色短打,腰間係著北徐特有的銅鈴腰帶,臉上沒什麼表情。
他身後兩個隨從捧著卷軸,想必是去年文盛之會的相關記錄。
“在下北徐文化參讚連舟。”
參讚抬起頭,目光銳利地掃過時念,語氣帶著幾分疏離。
“此次提前來,是想實地看看南齊的民生成果。”
“畢竟去年使臣回去後,總說怡紅院的文化與民生做得紮實,本官想親自驗證,是否真如他所說。”
時念笑著拱手:
“連參讚客氣了,裡麵請,咱們先從模型區看起,再去議事區,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