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之會是南齊的臉麵,各國使臣第一次接觸藍星文化,全靠這文化冊。”
“要是因延遲交付讓他們覺得咱們辦事拖遝,丟的不隻是怡紅院的臉,是整個南齊的臉,這筆銀子絕不能省。”
大家夥兒都紛紛表示可以拿出自己的積蓄,然而時念卻笑著擺手:
“不用你們出銀子。”
時念轉頭對張珂源道:
“從怡紅院盈餘裡支,之前文盛之會的撥款還剩些,不夠的我來補。”
“你現在就給寧縣書坊的掌櫃寫信,咱們願意付雙倍加急費,讓他先預留油墨和工坊。”
晚晴立刻動手整理拓本,把“北徐篇”“西疆篇”“滇國篇”等按州府分類,用紅繩捆成三捆。
“我這就理好拓本,讓十四和大力快馬送去。”
阿福從模型區跑過來:“我去西街找馬行。”
喬章林也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方才已經讓人去將這件事告知了鴻臚寺。
“若是杜大人能開一張官府文書,寧縣縣衙見了會幫咱們協調印刷進度,沿途驛站還能給快馬換水換馬,能省不少時間。”
時念對著眾人微微頷首,心裡踏實了不少。
或許他們之前都有許多的不足,但隨著一天天的成長,他們也逐漸沉穩、成熟。
不過一個時辰,晚晴就已經整理好了需要刊印的原件和多國翻譯的內容。
“念姐,拓本整理好了!”
晚晴把整理好的東西遞給十四。
“上麵我都做好了標注,到了地方你們印刷的時候盯著一些。”
十四重重點頭,隨即跟著大力一起往馬行跑,腳步快得像陣風。
張珂源看著兩人背影,忍不住歎氣:
“這一趟至少多花近千兩銀子,夠咱們院半年開銷了。”(不含月薪,隻有衣食住行)
時念走到他身邊,出言安慰:
“無妨,陛下撥的款項裡本就有應急備用銀子,咱們用的是該用的銀子。”
“再者,文盛之會辦好,各國使臣認可咱們的民生成果,說不定能帶動各州府書坊生意,長遠看不虧。”
吳嬸也跟著勸:
“阿念說得對,要是文化冊送晚了,使臣看不懂民生成果,之前的排練、模型都白費了,這銀子得花。”
張珂源看著吳嬸認真的眼神,又看了看書坊裡整齊的拓本,終還是將心裡的那股勁兒放下。
拿起筆在賬本上添加上這一筆原本並沒有的支出。
對於張珂源的行為,時念並未生氣。
首先張珂源的出發點是為了怡紅院,並非他個人的利益。
再者,她並非一個完美的聖人,也有顧及不到的時候。
一人計短,三人計長,她始終相信能在彆的人身上學到一些自己沒有或者不會的東西。
這也是為何,她一直容忍他們表達自己。
她並非獨裁者,而是引導者。(算是回應你們之前說念姐一直容忍夥計們的問題。)
隻要不是涉及底線的大問題,她都可以容忍,可以傾聽。
晚霞覆蓋在皚皚白雪之上時,十四和大力的快馬終於從盛京出發。
馬行夥計牽著兩匹健壯黑馬,馬背上綁著防水布包和乾糧。
十四和大力穿著厚實棉襖,對時念拱手:
“念姐放心,我們定把東西安全送到寧縣,讓印刷坊儘快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