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章林手裡捧著個錦盒,裡麵裝著皇帝的致辭稿,瞧著像是剛從宮裡出來。
“陛下的致辭稿定稿了,特意讓我送來給你過目。”
喬章林展開錦盒裡的明黃絹紙,展開,開頭便寫著:
【民生為本,文化互鑒,此乃文盛之會的初心。】
後麵還提及“怡紅院推動的公平交易、知識平權,實為南齊民生之幸”,字裡行間滿是對怡紅院的認可。
時念逐字讀完,目光在“知識平權”四字上頓了頓。
當年為了推動藍星文化的那些過往就像是默片重播,一幀又一幀閃過。
她輕聲道:“陛下這致辭,算是說到了百姓心坎裡。”
“那是自然。”
喬章林坐在對麵錦凳上,喝了口熱茶:
“翰林院的同僚們看了,都說這是近年最貼近平民的致辭,沒有官樣文章的虛浮。”
“對了,陳大人也來了,在模型區等你,說要確認使臣座位排序。”
兩人剛走到模型區,就見陳立威拿著座位圖蹲在西街模型旁,身邊圍著幾個順天府差役。
模型區的玻璃罩擦得透亮,多國商隊的細節栩栩如生,阿福正拿著小抹布反複擦拭。
陳立威舉起座位圖,指著上麵的標注道:
“按地域排序,西疆和北徐和安泰鄰座,他們有海產合作意向,開幕時方便交流;”
“滇國和萬金挨著,都是山地或沿海國家,有共同話題;”
“高麗靠後,他們更關注書坊贈書事宜。”
“每個座位旁都標了使臣姓名且配備一名譯官,萬一有突發情況,差役三分鐘內就能到。”
時念湊過去看,見座位圖上還貼著小圖標。
她忍不住笑道:“連圖標都用上了,這下不會認錯座位了。”
“細節得做足。”
陳立威收起座位圖,語氣務實:
“剛才跟杜關山核對過譯官,十二國各配兩名譯官,一名隨侍,確保戲曲台詞同步翻譯。”
“大夫應急點也定好了,就在怡紅院後門,城西的大夫們會帶著藥箱待命。”
時念笑著誇讚:“陳大人考慮周全。”
正說著,吳嬸端著夜宵過來,瓷碗裡是剛煮好的芝麻餡湯圓,還冒著熱氣:
“大家忙到現在,快吃點墊墊肚子。明天就開幕了,養足精神才好應對。”
她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阿福的碗裡多了兩顆,吳嬸笑著道:
“阿福多吃點,明天模型區講解全靠你了,可彆掉鏈子。”
阿福嘿嘿笑著接過,剛咬一口就被燙得直呼氣,引得眾人都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