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數小時跋涉顯著消耗著能量。
能量水平警報已在視覺界麵閃爍兩次,都被他暫時忽略。
低功耗模式下,他的思維似乎也更“人性化”了一些,開始懷念在鑄造世界享用高效能量液的時光,甚至更久遠記憶中,肥宅快樂水的甜膩味道。
就在他準備再次進行能源評估時,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片扭曲的輪廓。
“人造結構!”他精神一振。
有文明痕跡,就意味著可能有資源,有信息,絕對有能源!
希望重新點燃,他加快腳步。
但沙漠似乎並不願意輕易放過他。
遠方的天際線開始變得渾濁,一道黃色幕牆以驚人速度向這邊推進。
“警告:檢測到高速移動的固體顆粒流。沙暴即將來臨。”
“啟動環境適應性協議。伺服顱骨,回歸待機。”他下達指令,同時足部探針深入沙層,轉為“穩定錨”模式,袍服密封,內部過濾係統開始嗡嗡作響。
風沙怒吼著,如同實質牆壁撞擊著他。
他如同逆流而上的鐵魚,每一步都沉重而堅定。
沙粒摩擦金屬的聲音尖銳刺耳,但他隻是沉默調整姿態,計算最優路徑。
這場與自然力量的對抗,反而奇異地平複了他有些焦躁的心情。
沙暴平息後,他振落沙塵,望向那座小鎮。
它看起來更近了,也更破敗了。
鏽蝕到隻剩框架的車輛殘骸半埋在沙中。
風化的低矮建築大多坍塌。
一塊巨大廣告牌歪斜插在沙地裡,上麵霓虹燈管早已破碎,但依稀能辨認出褪色字樣:
“…物科技”
“軍用科技–保障您的未來”
“生物科技?軍用科技?”陳瑜念出這兩個名字,心中怪異感越來越強。
這些名字帶著冰冷、企業化的未來感,與他記憶中任何家鄉公司都對不上,反而更像……某種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產物。
一個模糊念頭開始在他腦海邊緣滋生,但他還抓不住。
他沒有立刻進入,肩上的伺服顱骨再次無聲升起。
“偵察模式。繪製結構圖,掃描生命跡象。”
通過伺服顱骨傳回的實時數據,他的視界中開始構建小鎮詳細結構圖。
大部分建築內部結構不穩。
熱量信號掃描顯示……有生命跡象,非常微弱,數量稀少,而且分散。
“生命體特征分析:未識彆到標準人形熱信號或神經網絡波動。基因序列呈現高度畸變,符合高強度輻射暴露特征。體型參數:中小型。
行為模式分析:畏光,穴居,覓食習性。威脅等級:低至中(基於可能存在的群體行為)。”
伺服顱骨傳來了分析結果,並附帶了一段紅外影像:幾隻表皮潰爛、眼睛退化、依靠敏銳聽覺和嗅覺在陰影中快速移動的變異鼬鼠或類似生物,正在啃食一具不知名動物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