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通訊器裡,傳來各個行動小組簡短有力的回答。
整個行動的性質,在這一刻,徹底改變了。
以利劍營為中心,一張針對間諜的大網悄然張開。
監控室裡的每個人,都緊張了起來。
他們即將見證的,是一場用國家核心技術作為魚餌的高風險行動。
接下來的三天,利劍營駐地風平浪靜。
攻關小組的技術討論照常進行,訓練場上的號子聲也和往常一樣。
在那間臨時的監控室裡,氣氛卻很緊張。
老K的煙癮明顯變大了,桌上的煙灰缸裡堆滿了煙頭。他和手下兩個組員三個人輪班,眼睛幾乎沒離開過那一排監控屏幕。
屏幕上,趙立新的一舉一動都被清楚地記錄著。
他按時去食堂吃飯,每次都是三兩米飯,一葷一素。他準時出現在檔案室,把技術員們用過的圖紙一張張歸檔,動作很標準。他晚上回到宿舍,看半個小時的專業書,十點準時關燈睡覺。
他的生活,規律到了極點。
“頭兒,這家夥的心理素質太強了。”一個年輕組員揉著發紅的眼睛,聲音沙啞地說,“要不是親眼看見,我真不信他有問題。他就像一顆擰好的螺絲釘,一點多餘的動作都沒有。”
老K沒說話,隻是把手裡的煙頭按進煙灰缸,又點了一根。
他見過各種各樣的間諜,但像趙立新這樣,明知被監控還能表現得如此平靜的人,他也是第一次見。
這種平靜,比任何反常的舉動都更讓人心裡沒底。
第四天,是周末。
一大早,趙立新就交了請假條,說要去縣城買幾本工具書。
請假很快就批了。
當趙立新換上一身藍色便服,騎著一輛舊自行車離開營區大門時,老K在監控室裡拿起通訊器,聲音很冷地下令。
“魚出水了。所有人,開始行動。”
一聲令下,幾十個總參安全部的特工立刻行動起來,以趙立新為中心,布置好了一張監視網。
縣城街道上,一個推車賣冰棍的小販,扶了扶頭上的草帽,用餘光掃過騎車經過的趙立新。路邊下棋的兩個老大爺,其中一人的位置正好能把十字路口的情況都看在眼裡。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一個追著皮球跑的小孩,甚至一個靠在牆角打瞌睡的人……
每一個看似普通的路人,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監視點。他們用不起眼的暗號和手勢,把趙立新的位置一站一站地傳遞下去。
趙立新騎著車,不快不慢,穿過大半個縣城,最後在唯一的新華書店門口停下。
他鎖好車,走了進去。
“目標進入新華書店。”
“目標在科技書架前停下。”
“目標拿起一本《無線電基礎》,正在翻看。”
一條條情報通過加密頻道,彙總到幾十米外一輛郵政車裡。老K就坐在這輛指揮車裡,死死盯著手下緊急架設的微型監視器傳回的畫麵。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一個小時……
兩個小時……
趙立新就像一個真的學生,很有耐心地看完了《無線電基礎》,又換了一本《材料力學》,然後是《內燃機原理》。他看得非常認真,有時候皺眉,有時候點頭,好像真的在學習。
指揮車裡的氣氛,開始有點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