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點我認同”。
得,又收獲了一個小迷弟,拉裡·佩奇難得張口。
“那麼朗訊呢?朗訊總裁托馬斯親自給我打了個電話,詢問穀歌是否有融資的打算。如果可以的話,它們更願意整體收購穀歌,表示價格好商量”。
謝爾蓋看向恩斯特,兩家巨頭同時看上穀歌,讓他不自覺露出了微笑。
不是說謝爾蓋主張賣掉穀歌,這是對穀歌的肯定。
“穀歌是不可能整體出售的”。
恩斯特定下了一個基調,會議室裡的幾個人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大家心裡都清楚,穀歌的未來遠不止如此,前景廣闊得很,充滿無限遐想。
他們之前還提心吊膽的,生怕恩斯特經不住眼前這巨額金錢的誘惑,腦子一熱就把穀歌給賣了。
畢竟恩斯特投入的資金才幾百萬美元,短短一個月時間價值翻了一百倍,對於人性的考驗不可謂不大。
好在恩斯特沒有絲毫猶豫,也讓他們覺得跟著這個平時不靠譜的boss跟對人了。
“要邀請他們過來談談嗎?”
恩斯特思考了一下“談肯定是可以談的,不過對方隻是抬價的工具,你們要掌握好尺度”。
眾人聽明白了,這是拒絕了,恩斯特拒絕了朗訊的融資。
“為什麼?”傑森想要知道這個表弟的理由,對他來說,第一原則就是收益最大化。
如果朗訊能給出最大的誠意,他是歡迎朗訊加入的。
“不為什麼,就是不看好這個投資者,太過的唯利是圖了一些”。
朗訊是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拆分出來的,與其說是拆分,不如說是殺雞取卵。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股份早已經分散在幾十上百個機構的手中,他們可不關心什麼情懷和技術,隻是將其作為投資獲利的工具。
誰能給他們帶來利益,他們就願意扶持誰上位。
所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高管們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把設備製造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徹底的分離出去,成立一家獨立的設備製造公司。
過去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設備製造部門製造的設備隻供應給內部,從不對外銷售。
而公司獨立就不一樣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競爭對手也可以購買它們的設備,隻要設備公司一上市,短期內獲得的設備訂單一定會讓股價飛漲。
事實也是如此,兩個月前剛上市的朗訊市值才不到180億美元,可恩斯特知道三年後這家企業市值高達2640億美元。
這裡麵有互聯網泡沫的原因,但業績的增長也是不可忽視的。
短期內謀求暴利,根本不考慮長期發展。
整個公司從高管到股東,再到大量持股的員工,都有撈一筆就走的想法,
要是同意他們成為穀歌的股東,還不知道要鬨出多少幺蛾子。
不過說到朗逸,恩斯特想到了劃分給朗逸的貝爾實驗室。
以對方利益為先的態度,倒是能謀劃一下。
現在的貝爾實驗室還是那個科學家的聖堂,裡麵的大拿數不勝數。
要是再過個幾年,等朗訊把貝爾實驗室玩殘了,收購過來也就沒有太多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