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杏巷之春》的畫框最後一顆掛鉤卡進展區牆麵的凹槽時,林夕長舒了一口氣。晨光伸手幫她拂去肩上沾著的灰塵,指尖帶著熟悉的暖意:“彆太累了,剩下的細節交給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就好。”
林夕點點頭,退後兩步,目光掃過掛滿牆麵的四季畫作——春日裡抽芽的柳枝垂在青石板路上,晨霧中隱約能看見張嬸家煙囪冒出的淺白炊煙;盛夏的老槐樹枝葉濃密,陳老板的雜貨店門口擺著冰鎮的酸梅湯桶,幾個孩子趴在桶邊眼巴巴等著;秋日的銀杏葉鋪滿巷口,她自己蹲在畫架前寫生的身影藏在樹影裡,晨光站在不遠處提著熱咖啡;唯獨冬日的牆麵還空著,預留的畫架上貼著一張便簽,寫著“待補:銀杏巷初雪”。
“等下雪了,我們一定要第一個來補畫。”林夕輕聲說,晨光握住她的手:“一定。”
展區的工作人員正忙著擺放銀杏葉標本,透明的玻璃罩裡,金黃的葉片脈絡清晰,旁邊貼著小卡片,寫著“采自銀杏巷19號老銀杏樹,2025年秋”。牆角的音響裡緩緩流淌著輕柔的鋼琴曲,與展區溫暖的米黃色牆麵、閃爍的金色燈串交織在一起,竟真有了幾分銀杏巷的愜意氛圍。
王濤走過來,手裡拿著一疊預展邀請函:“林小姐,明天的預展流程都確認好了,媒體兩點半到,觀眾三點入場,您的鄰居們我們也預留了前排的位置。”他頓了頓,笑著補充,“我剛才看了您的畫,越看越覺得溫暖,已經跟家裡人說好了,周末要帶他們去銀杏巷走走。”
林夕接過邀請函,指尖觸到卡片上燙金的“城市煙火氣”字樣,心裡忽然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她想起剛到銀杏巷時,隻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畫畫,卻沒想到會在這裡收獲這麼多溫暖,甚至能讓自己的畫作成為連接銀杏巷與外界的橋梁。
“謝謝您,王老師。”林夕認真地說,“如果不是您,這些畫可能永遠隻是掛在我畫室裡的作品。”
“是您的畫本身有力量。”王濤感慨道,“現在很多畫作追求技巧和創意,卻少了這份生活的溫度。您的畫不一樣,能讓人想起自己身邊的溫暖小事,這才是最難得的。”
離開美術館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街道兩旁的路燈次第亮起,暖黃的燈光照亮了路麵上飄落的梧桐葉。林夕和晨光並肩走著,雪團被裝在便攜貓包裡,探著頭好奇地打量著路邊的夜景。
“明天要不要穿張嬸給你縫的那件銀杏葉外套?”晨光忽然問,林夕愣了一下,才想起張嬸上周給她送了一件淺棕色的外套,領口和袖口都繡著小小的銀杏葉,針腳細密,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
“好啊,”林夕笑著說,“穿那件外套去,就像帶著銀杏巷的祝福。”
回到銀杏巷時,巷口的紅燈籠已經亮了。張嬸正站在自家門口張望,看到他們,連忙迎上來:“小夕,晨光,你們回來啦!明天的衣服我給你熨好了,放在你畫室的沙發上,記得明天早上穿。”
“謝謝您張嬸,您太細心了。”林夕感動地說,張嬸擺擺手:“跟我客氣啥,明天是你的大日子,肯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對了,我明天早上五點就起來煮粥,你們早點來吃,墊墊肚子。”
李爺爺也從家裡走出來,手裡拿著一個布袋子:“小夕,這是我今天去巷尾采的野菊花,曬乾了泡菊花茶,明天你帶去美術館,潤嗓子。”他頓了頓,有些不好意思地補充,“我還寫了兩幅字,明天想送給你,就當是祝賀你畫展順利。”
林夕接過布袋子,裡麵的野菊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心裡暖得像揣了個小太陽。她知道李爺爺年輕時是中學的語文老師,寫得一手好字,隻是後來年紀大了,很少再動筆。這次為了給她祝賀,特意寫字,肯定花了不少時間。
“李爺爺,您太客氣了,我一定會好好珍藏的。”林夕認真地說,李爺爺笑著點頭:“隻要你喜歡就好。”
回到畫室,林夕果然在沙發上看到了那件銀杏葉外套。她拿起外套,貼在臉上,能聞到淡淡的洗衣液香味,還有陽光的味道。雪團從貓包裡跳出來,蹲在沙發旁,仰頭看著她,尾巴輕輕晃動。
“明天你也要乖乖的,不能在美術館裡亂跑哦。”林夕揉了揉雪團的頭,雪團“喵”了一聲,像是在答應。
晨光幫她把畫具整理好,又把明天要帶的創作筆記放進背包裡:“彆緊張,明天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林夕點點頭,靠在他懷裡,看著窗外巷口的紅燈籠。燈光透過窗戶,在牆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極了她畫裡的銀杏巷夜景。她忽然覺得,明天的預展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和這些溫暖的人一起,分享銀杏巷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林夕被窗外的鳥鳴聲吵醒。她睜開眼,看到晨光正坐在床邊,手裡拿著一本畫冊,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在他身上,畫麵溫暖得像一幅畫。
“醒了?”晨光抬頭,笑著說,“張嬸剛才打電話來,說粥已經煮好了,讓我們過去吃。”
林夕連忙起床,穿上張嬸給她縫的銀杏葉外套,對著鏡子照了照。淺棕色的外套很合身,領口的銀杏葉刺繡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顯得格外精致。雪團蹲在鏡子旁,仰頭看著她,像是在誇讚她好看。
“走吧,去張嬸家吃粥。”林夕笑著說,晨光拿起她的背包和雪團的貓包,跟在她身後。
張嬸家的粥已經盛好了,放在桌上冒著熱氣。粥裡放了紅棗和桂圓,香甜軟糯,一口下去,暖意從胃裡蔓延到四肢。張嬸還炒了幾個小菜,有涼拌黃瓜、炒青菜,還有林夕愛吃的醬蘿卜。
“多吃點,明天要跟很多人說話,消耗大。”張嬸不停地給林夕夾菜,林夕的碗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張嬸,您也吃啊。”林夕連忙說,張嬸笑著點頭:“我吃著呢,你不用管我。”
吃完粥,李爺爺也來了,手裡拿著一個卷軸,還有一個裝著菊花茶的保溫杯。“小夕,這是我給你寫的字,你看看喜歡嗎?”李爺爺打開卷軸,上麵寫著“巷暖情深”四個大字,筆鋒蒼勁有力,旁邊還有一行小字:“贈林夕小姐,賀畫展之喜”。
“太好看了,李爺爺,謝謝您。”林夕驚喜地說,李爺爺把卷軸遞給她:“喜歡就好,我已經裝裱好了,以後可以掛在你的畫室裡。”
陳老板也推著自行車來了,車筐裡放著幾個剛烤好的南瓜餅:“小夕,給你帶的南瓜餅,路上餓了可以吃。”他頓了頓,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今天要看著雜貨店,不能去看你的預展,等周末一定帶著家人去美術館。”
“沒關係陳叔,您能支持我,我就很開心了。”林夕接過南瓜餅,心裡滿是感動。她知道陳老板的雜貨店是巷裡人的便民點,每天都要開門到很晚,很少有時間出門。
“那我們先走了,下午給您發照片。”林夕說,陳老板點點頭:“好,路上小心。”
林夕和晨光帶著雪團,還有張嬸、李爺爺,一起往公交站走去。巷裡的孩子們也來了,手裡拿著自己做的銀杏葉書簽,嘰嘰喳喳地跟在他們身後:“林姐姐,我們也要去美術館,給你加油!”
“好啊,我們一起去。”林夕笑著說,孩子們歡呼著圍了過來,把手裡的書簽遞給她:“林姐姐,這是我們給你做的書簽,祝你畫展順利!”
林夕接過書簽,一片片金黃的銀杏葉上,畫著可愛的小圖案,有小貓咪、小太陽,還有銀杏巷的老銀杏樹。她小心翼翼地把書簽放進背包裡,像是珍藏著一份份珍貴的禮物。
公交車緩緩駛來,孩子們興奮地跳上公交車,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嘰嘰喳喳地討論著美術館的樣子。張嬸和李爺爺坐在前排,李爺爺時不時跟旁邊的乘客聊起林夕的畫展,語氣裡滿是自豪。
林夕和晨光坐在後排,雪團趴在她的腿上,安靜地看著窗外的風景。晨光握住她的手,輕聲說:“彆緊張,你看,大家都在支持你。”
林夕搖搖頭,笑著說:“我不緊張了,能和大家一起去,我覺得很開心。”
公交車行駛了四十多分鐘,終於到了美術館所在的文化廣場。廣場上已經有不少人在散步,看到他們一行人,尤其是幾個拿著銀杏葉書簽的孩子,都好奇地看了過來。
王濤早已在美術館門口等候,看到他們,熱情地迎上來:“林小姐,張阿姨,李爺爺,孩子們,快裡麵請!”
走進美術館,孩子們立刻被大廳裡的大型雕塑吸引,忍不住小聲驚呼。張嬸和李爺爺也好奇地打量著四周,時不時小聲討論著牆上的畫作。林夕看著他們的模樣,忽然覺得,帶他們來美術館,不僅是讓他們看自己的畫,更是讓他們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氛圍,這或許也是一種收獲。
來到“城市煙火氣”展區,孩子們立刻跑了過去,指著《銀杏巷之秋》裡的巷口:“快看!這是我們巷口的老銀杏樹!”“還有陳爺爺的雜貨店!”“林姐姐,你畫的自己好可愛啊!”
張嬸走到《銀杏巷之春》前,看著畫裡晨霧中的炊煙,眼眶微微泛紅:“這畫裡的炊煙,跟我每天早上做飯時冒的煙一模一樣。”她頓了頓,笑著對林夕說,“沒想到我每天的日常,也能被畫得這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