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到底是一則什麼樣的寓言小故事呢?
李悠然很是有些好奇。
先看看再說。
喚出物品欄,找到剛剛得到的小故事。
打開。
《河中石獸》!
是地球清代文學家紀曉嵐作品,《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的一個故事。
故事是說在一條大河邊上,有一座寺廟。
有一天,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裡,門前的兩隻石獸,也一起沉到了河裡。
然後,過了十多年,寺廟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
修廟的工人們潛入河水中,想要將那兩隻石獸找回。
但沒有找到。
工人們認為已經過了十多年,那兩隻石獸應該被水衝到下遊去了。
於是又去下遊尋找。但沿著下遊找了十幾公裡,還是沒有找到。
一名在寺廟中教書的講學家聽說了之後,嘲笑工人們荒唐。
說工人們不懂推究事物的道理。石獸那麼沉,怎麼可能被河水衝到下遊去?
石獸應該是埋沒在了河底的泥沙裡,然後越沉越深。
所以,應該在石獸落水的河底,在泥沙裡挖掘石獸。
工人們覺得很有道理,正要照做。
一位老河兵卻製止了工人們。
他說石獸既不在下遊,也不在河底的泥沙裡,而應該是在上遊。
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而河底的泥沙的性質鬆軟輕浮。
水流不能衝走石獸,然後還會因為石獸的原因,形成一股反衝的力量。
慢慢的,石獸迎水一麵下前方,會因為泥沙被反衝走而形成一個坑洞。
當坑洞足夠大時,石獸必定傾倒在坑洞中。
然後一段時間之後,石獸迎水一麵的下前方,又會再形成一個坑洞。
石獸又會再傾倒在坑洞中。
如此反複,長時間之後,石獸便慢慢逆流而上了。
工人們按照老河兵的話,開始沿著上遊尋找。
最後果然在上遊找到了石獸。
將小故事看完,李悠然十分欣喜,這個小故事非常不錯啊!
非常有哲理。
工人們沿著下遊尋找石獸固然不對,但講學者自以為是的推理,也不正確。
老河兵肯定不如講學者有學問,但因為常年與河流打交道,對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習性,有著更細致的了解。
所以,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這就叫做實踐出真知。那些一知半解,又自以為是的人的說法,是行不通的。
必須要全麵深入的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才行。
這則故事耐人尋味啊!
好故事,真的是一個好故事!
李悠然欣喜萬分,記住了這個故事。
然後,繼續收落葵。
慢慢收完之後,在物品欄裡堆了一大堆,估計不隻五十斤。
能夠好好的賣一場了。
接下來繼續種植新的作物。
種蔬菜?還是種水果?李悠然有些猶豫。
畢竟,接下來八天,都隻有一塊農場土地可用。
猶豫一陣之後,決定了,種水果。
一是自己想吃。
二則,賣了這麼久的菜了,現在也應該多賣點水果了。
種哪一種水果呢?
很快,又有了決定,種桃子。
李悠然喜歡吃桃子,也想看看桃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