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然一聽有這麼一個地方,頓時就有了非常大的興趣,表示就去那裡。
秦月見李悠然果然非常有興趣,心裡萬分欣喜。
那麼現在就出發。
君子集在南郊外大約10公裡處。
有公交車前往。
但公交車慢,可以打車過去。
兩個人打了一輛車。
半個小時之後,到了君子集。
剛一下車,李悠然就眼前一亮。
入眼處儘是各種古色建築,以及一些寫滿歲月痕跡的各色古跡。
這裡絕對是一個好地方,真的來對了。
另外,人還不少。有這裡的居民,也有前來遊玩的人。
秦月說道:“這裡大概有兩萬人居住。不過,每天到這裡來遊玩的人很多。這裡距離比翼城很近,又古跡保存完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有很多人都對這裡非常有興趣。”
李悠然點頭,“熱鬨有熱鬨的好。熱鬨才有人氣。對了,‘君子集’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什麼典故來曆?感覺應該有什麼典故來曆的樣子。”
秦月笑道:“悠然先生的確說對了。‘君子集’這個名字的確有來曆。說是柳下惠當年避雨的那座破廟,就是在這裡。”
“柳下惠當年避雨的破廟就在這裡?”李悠然一陣驚喜,對這個地方更有興趣了。
秦月道:“這個……隻是一種傳說說法而已。應該不是真的。柳下惠是春秋時期人,生於公元前720年。太久遠了。那個時候這個地方估計都還不存在。”
李悠然點頭,秦月所說是事實。
公元前720年,那是兩千七百多年前了。
那個時候這裡的確大概率不存在。
不過沒關係,隻要存在這種傳說說法就行。
李悠然依然十分驚喜。
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人。生於公元前720年,死於公元前621年,足足活了九十九歲。
在那個時代,簡直是難以想象的長壽。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又有字子禽一說。
因其封地在柳下,死後諡號為“惠”。
所以,後人尊稱其為柳下惠。
柳下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不過,世人對柳下惠最為熟知的,應該是他“坐懷不亂”的故事。
傳說在一個深秋的夜晚。
柳下惠路過一片茂密的柳林時,突然遇到傾盆大雨。
他急忙躲到附近一座破廟裡避雨。
恰在這時,一名年輕女子也來到破廟避雨。
女子與柳下惠相對而坐。
半夜時分,女子被凍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懷中,以求溫身驅寒。
柳下惠急忙推辭,表示這荒郊野外的,孤男寡女處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到我懷裡,豈不是更有傷風化?
女子卻表示,小女子雖然坐在你懷中,但大人隻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
女子都這樣說了,柳下惠又確實不忍再看女子受凍,便讓女子坐到自己懷中,以為其驅寒。
暴雨如注,一夜未停。
柳下惠懷抱女子,閉目塞聽,絲紋不動。
漫漫長夜,始終沒有任何逾越舉動。
天明,雨過天晴,得恩於柳下惠的女子不勝感激,說道:“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虛傳。”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
現在,故事中柳下惠和女子避雨的那座破廟,就在這君子集。
當然,這應該不是真的。
一是如秦月之前所說,那個時候這個地方很可能都還不存在。
二則,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隻是一個傳說故事。
故事中那座破廟,大概率是不存在的。
所以,說那座破廟就在這裡,應該就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沒有關係。隻要有這種傳說說法就足夠了。
李悠然依然十分驚喜。秦月推薦他來這裡,真是推薦了一個好地方。
“君子集”,真是一個好名字。
李悠然終於知道了這裡叫做“君子集”的原因。
柳下惠是千古留名的君子,既然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他和女子避雨的破廟就在這裡,那這裡被稱之為君子集,簡直合情合理。
“對了。”李悠然問道,“這裡有沒有那座破廟的遺址什麼的?”
雖然故事是傳說故事,故事中的破廟並不真實存在,是不可能會有什麼遺址的。
但是,這裡既然會有那座破廟就在這裡的說法,那就很有可能會有“遺址”存在。
這是一種文化現象。
果然,秦月點頭道:“的確有遺址。就在東麵外的一片柳林裡。我們要去看看嗎?”
李悠然眼前一亮,說道:“要啊!走走,我們就去。”
秦月微微一笑,“好。我們走。”
在君子集東麵,有一片麵積不小的柳樹林。
傳說中,柳下惠和女子避雨的那座破廟,就在那片柳樹林裡。
李悠然、秦月兩個人走進柳樹林。
來往的人不少。
看來,對遺址感興趣的人,遠遠不止李悠然一人。
“破廟遺址是君子集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人氣一直很高。”秦月說道。
李悠然點頭,很是有些欣喜。
他希望這裡的人氣高。
不多時之後。
兩個人到了遺址前麵。
遺址已經看不出寺廟的模樣。
不過,現場有大量的殘垣斷壁。
從這些殘垣斷壁看,這裡之前的確應該是一座寺廟。
還真是一座寺廟。
李悠然非常有興趣。
在遺址一則有一座牌坊,上麵記載了,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
李悠然來到牌坊前,饒有興致的看牌坊上所寫。
“哈哈!果然是悠然小友。在這裡也能遇到悠然小友。我和悠然小友很有緣啊!”李悠然正看著,一個聲音傳進耳中。
很熟悉,是王齡的聲音。
回頭一看,果然是王齡,正笑嗬嗬的看著他。
旁邊還站著一個男子,和王齡年紀相仿,卻是十分陌生。
陌生男子的臉上,同樣帶著淡淡的笑意。
李悠然笑道:“王老哥也在這裡,確實是很巧。”
王齡四十多歲的年紀。李悠然和他熟悉之後,在私下場合都稱其為“王老哥”。
這個時候,旁邊的秦月上前見禮,說道:“見過黃會長、王齡先生。”
陌生男子和王齡都看向秦月,同時說道:“姑娘認得我們?”
秦月道:“我是詩林雜誌社的編輯秦月。之前有幸見過黃會長和王齡先生。”
陌生男子便是比翼城詩詞協會會長黃庭卿了。
也是著名詩人,名氣略小於王齡。
黃庭卿和王齡兩個人點頭,都微微笑道:“秦姑娘客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