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然三人直接走進了寺門。
寒山寺不是景區,所以不需要購買門票。
平時也沒什麼人來。
隻有少數一些燒香許願的人,會來這裡。
進去寺門之後,給人的感覺略微有一些蕭索。
不過,正因為有些蕭索,才讓人感覺這是一座真正的寺廟。
一座充滿斑駁痕跡的古寺。
迎麵走過來一位僧人。
看到李悠然三人之後,雙手合十,腰微彎,口說,“阿彌陀佛。”
李悠然三人同樣雙手合十,腰微彎,口說,“阿彌陀佛。”
之後,僧人離去,李悠然三人也繼續往前走。
在寺裡轉了一圈,看到了鐘樓,也各自燒了三炷香。
之後走出寺門。
李悠然提議再去楓橋看一看。
宋易、古意兩個人沒有意見。
於是,三個人又慢慢來到了楓橋。
楓橋是一座古石拱橋,同樣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
橫跨在一條叫做楓江的河流之上。
楓江,也稱之為姑蘇河。在姑蘇城的名氣不小。
在楓橋一則,有一碼頭,現在都還在使用當中。
碼頭處停靠有船隻。可以出錢,請船家載你在姑蘇河裡一遊。
在船上看風景,自彆有一番感受。
李悠然、宋易、古意三個人,都很有興致乘船遊一遊姑蘇河。
於是,三個人走下碼頭,和一位攬客的船家說好了價錢。
然後上船。
船家將船撐離碼頭,在姑蘇河裡緩緩前行。
李悠然三人都站在船頭,欣賞兩岸的風景。
感覺非常不錯。
突然,隻聽到一聲鐘聲,從遠處幽幽傳來。
李悠然心裡一動,這應該就是寒山寺的鐘聲吧?
在楓橋果然能夠聽到寒山寺的鐘聲。
李悠然問船家,“叔,這是寒山寺的鐘聲嗎?”
船家點頭,“的確是。在這裡每天都能夠聽到寒山寺的鐘聲。我們已經聽得習慣了。如果哪一天沒有聽到,肯定會非常不習慣。”
李悠然、宋易、古意三個人都點頭。
的確是這樣。
船繼續慢慢前行。
一個小時之後,船緩緩到了下一個碼頭。
靠岸。
李悠然三人下船。
船就坐到這裡了,接下來繼續步行。
這個時候,離姑蘇城區已經比較遠了。
不過沒關係,繼續走,反正都是遊玩,在哪裡都一樣。
不多時之後,看到前方有一處廢棄的房屋。
是幾間瓦房。
所謂瓦房,就是屋頂蓋的是瓦。
以前農村蓋房常用的那種普通瓦。
牆體的話,有的是用泥土夯成。有的則是用條石壘成。
不管是用泥土夯成,還是用條石壘成,現在都很是少見了。
現在即便是瓦房,牆體也一般都是用磚砌的了。
眼前幾間廢棄的瓦房,牆麵是用條石壘成的。
房頂上還長滿了野草。
已經十分破敗,應該已經廢棄很久了。
不過,引起李悠然三人注意的,並不是瓦房本身。而是瓦房屋頂上,有一位男子,正在上麵忙活著什麼?
三個人不禁有些奇怪。
幾間廢棄已久,屋頂上都已經長滿了野草的瓦房,有什麼值得忙活的?
是在維修屋頂?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很快,李悠然眼前一亮,他已經知道那房頂上的男子,在忙活什麼了?
因為他的視力極佳,能夠看清房頂上那些野草具體長什麼樣子?
看清那些野草的樣子之後,李悠然就明白男子在忙活什麼了?
他在采藥。
那些野草叫做瓦鬆,也叫做瓦花、向天草、天王鐵塔草等。
是一種非常有藥用價值的草藥。
景天科瓦鬆屬,二年生草本植物。
長在山坡岩石上,又或者屋瓦上。
葉子綠色,肉肉的。葉片呈蓮座狀,開著白中帶點粉色的小花,形似鬆樹。
長在屋瓦上,又形似鬆樹,所以得名“瓦鬆”。
以前農村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瓦房。
在屋頂瓦縫中,往往就會長出瓦鬆。
當然,新蓋的房子是長不出瓦鬆的。隻有那種蓋了很長時間的房子,才能夠長出瓦鬆。
所以,隻要看到屋頂上長有瓦鬆,就知道那房子有了很長的年生。
瓦鬆的觀賞價值很高。同時有著很好的藥用價值。
有清熱解毒,止血,斂瘡之功能。可用於瀉痢、便血、月經不調、瘡不收口等等。
所以,那位在屋頂上忙活的男子,肯定是在采摘瓦鬆。
他應該是一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