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輕人願意出力賺錢,不願意再吃免費送的粥。
有那些年紀大的人,知道自己乾不動太多的活。
他們也不願意吃免費的粥,他們願意白乾活,然後再去領粥鋪布食的粥。
他們認為這樣才會讓自己心安理得。
“大人,你就答應我們這些老家夥吧,我們一個人乾不動的活,我們可以幾個人一起乾。”
“我們總不能天天白吃飯,我們也不能天天伸手等著朝廷幫助。”
“現在除了瘟疫,更是我們大家要一起麵對的時候。”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剛剛說完這話,他的話引起一片讚同聲音。
“對,我們沒辦法搬石頭,拉石頭,但是我們能做消毒的事情。”
“我們能做粉碎石頭事情,我們做的慢,但一天也能比呆著強!”
施仕倫感覺有些為難,他讓這些百姓參與賑災,他於心不忍,畢竟百姓能吃飽肚子,都是極其幸運,這些年歲大的人身體又不好。
正當他猶豫之際,蕭離開口說道。
“不能寒了百姓的一片心,既然如此就讓他們參與吧!”
“一定根據個人能力的分配好事由,我隻有幾點要求!”
蕭離的要求很簡單,不給這些人定工作量,不給這些人定效率,不以年長的人的人數作為參考。
施仕倫一聽這話頓時明白了,這等於是這些人可有可無,如果這些人能乾得不錯,那樣最好。
如若這些人乾的不行,也有其他人代替,又不會影響這些人的積極性,又不傷這些人感情。
“還是皇上的方法高明。”施仕倫摸著胡須,心中在感慨,“這才符合民意。”
施仕倫對著大家表示幾句之後,他和蕭離一起往大堂走,蕭離繼續吩咐。
“百姓不要錢,但我們卻不能不給,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就要靠個人了。”
“我們手上的錢和糧草不多,這個時候就要把錢都用在刀刃上。”
“我們既要讓百姓看到朝廷的情誼,又不能把錢過多的浪費,所以你要拿出一個辦法告訴下麵人如何去做。”
施仕倫一聽這話,頓時明白蕭離想法,他可不敢說蕭離做法是收買人心,隻能如同蕭離所說一樣,用這個辦法可以振奮民心,又體現皇恩浩蕩。
傍晚,蕭離幾人正在吃飯,施仕倫匆匆的走進來。
“先生,這一天從各個地方就收來了一百多個病人。”
“原來準備的兩個院落已經不夠用了,我又準備了幾個院落。”
“按這種爆發的速度,情況可不容樂觀。”
蕭離聽到此話放下了筷子,他當然知道瘟疫最害怕的就是隨著時間的傳染性變得更強。
雖然他們現在采取了預防的措施,但現在還不是瘟疫爆發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