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聽到王陽的這番話,緊擰著的眉毛舒展開,他想到了開心的事情,哈哈大笑。
“這還真叫做縣官不如現管,這也叫做一物降一物。”
“咱們壓製不住那些商戶,但咱們能壓製住縣令。”
項羽想到這些事兒他就開心。
他迫於無奈隻能去找當地的縣衙商量此事。
最初,這些縣官都不敢出頭,他們也不想因為募捐物資的事情得罪當地的大戶。
但是項羽準確的把握住了這些縣官的心思。
他沒有用極限壓迫的方法,隻是輕飄飄的扔出了幾句話。
但凡能夠募捐物資足夠的人都會被記錄在案。
到時這些人的名字全都會送到皇上的麵前,也會送到西北災民那手上。
西北災民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恩人,又讓皇上知道在西北災情的時候,有哪些人做出的貢獻極為突出。
他也會把募捐上來的所有的物資的總數額按照區域進行劃分,到時也會呈報到皇上那裡。
如果皇上對哪個縣官特彆的不滿意,認為他並沒有儘心儘力的做事情,或許這樣的帽子就保不住。
反之,這個縣官入了皇上的法眼,就有可能受到皇上的關注。
雖然不至於因為一件事情就直接提拔,但是若有機會高升,那肯定也是先考慮這個為朝廷和為百姓儘心儘力的縣官。
項羽所使用的就是嚇唬的辦法。
這和嚇唬那些商戶沒什麼區彆,這樣的方法讓不少的縣官都動了心。
不用自己掏錢,又能受到百姓的愛戴和皇上的重視,他們當然願意這麼做。
隻有極個彆縣官死豬不怕開水燙。
他們認為這件事情和他們沒什麼關係,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哪怕就算知府和道台找到這裡,他們也是同樣的態度。
這些縣官隻本著一個觀點,他們壓榨下麵的大戶,他們縣城的經濟也會下滑。
而且這些大戶頗多怨言,都會發泄到他們的身上。
最後所有的壓力他們都要承擔,還要給西北的這些人擦屁股,所以他們不願意這麼做。
針對個彆的幾個人,項羽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雖然並沒有全都見到效果,但也極大震懾了個彆的人,所以又收集到了一部分的募捐物資。
項羽見到物資已經差不多了,這才親自押送第二批的物資往回趕路。
“大人,這一次的物資收集咱們也看清楚有錢人都是什麼樣子了,也有有良心的人。”
“隻是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還是隻顧及自己生死!”
項羽點點頭,他對另外的一句話也很認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句話之所以流傳許久,正是因為這其中是有著內在的道理的。
項羽催促著大家抓緊時間趕路。
眾人現在有車輛和物資,所以沒有辦法策馬狂奔。
聽到項羽的催促聲音,他們把手上的鞭子揚起來,又趕著拉車的馬,嘴裡麵吆喝著。